近代散文傢、學者。字審言,晚號齳叟。江蘇興化人。貧而好學,尤嗜《文選》。先後受知於黃體芳、王先謙兩學使。應聘為兩江總督端方江楚譯書局分纂,與詞人況周頤分撰《陶齋藏石記釋文》,後受安徽佈政史沈曾植聘,在安慶存古學堂教史學兼文選學。辛亥革命後,客居上海,一度為東南大學國學教授。因不滿現實,同情遺老,欲“仿永嘉流人之名,錄海上羈旅之士”,曾發表徵文事啟,擬纂《海上流人錄》(尹炎武《朱李二先生傳》)。年過60始回鄉,曾任《重修興化縣誌》主稿,出藏書設審言圖書館於宗宗祠。

  李詳自言,所學多得力於“四劉”,即劉歆《七略》、劉義慶《世說新語》、劉勰《文心雕龍》、劉知幾《史通》,尤醉心阮元《文言說》。其散文理論則與桐城派尖銳對立,集中表現於《論桐城派》和《答江都王翰棻論文書》。力主“自然高妙”之說,雕纂字句與貌為瓌麗皆以為未可。他力辟文章宗派之說,以為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始倡文章宗派,乃“一時好尚,未為定論”,“古雲師法,無所謂宗派者”,清人謂“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亦“一時興到之言,姬傳先生猶不敢承”。斷言桐城派乃“滄海橫流”,“異代必有推原禍始者”!他又善駢文,私淑鄉先輩清著名駢文傢汪中,屢摹其體。亦能詩,“論詩好從實處入,又喜直起直落,而略致情款;不喜作偽語及仙佛一切雜碎比於奸聲者”(《試觚》);認為“聲音之道,不可不正”,既不滿宋詩派“曼延天下”,又不滿龔自珍詩“恢奇鬼怪”。但他對於林紓翻譯外國小說亦徹底否定,則超出反對桐城派的范圍,表現瞭相當濃厚的封建思想。

  著有《文心雕龍補註》、《選學拾瀋》、《杜詩證選》、《韓詩證選》、《述學箋》、《學制齋駢文》、《槐生叢錄》、《拭觚脞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