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正誤解字義和誤讀字音的書。唐代顏師古撰。師古名籀,以字行。先世為山東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人,後遷居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境內)。生於隋文帝開皇元年(58,卒於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唐太宗貞觀中為中書舍人,秘書監,奉詔與孔穎達(574~648)撰定《五經正義》,又著有《漢書註》100卷,《急就篇註》4卷。

  原書本為未完之作,其子揚庭編為8卷,在唐高宗永徽二年(65上於朝廷,有司錄出副本存於秘書閣,因此流傳後世。宋宋人刻板時避宋太祖趙匡胤諱,改題為《刊謬正俗》。

  顏師古博學多識,精於文字、音韻、訓詁之學。書中收有182條,指陳前人對書傳之誤解,並訂正書籍傳寫之誤和俗語俗音之失,可供學者參酌。其中確鑿可信者固然不少,可是有些所論也過於牽強。不過這類駁正訛誤的書在唐以前還不多見,直至中唐以後乃至宋代筆記雜考之類的書才多起來。顏師古這本書可以說是開風氣之先。清代盧見曾所刻《雅雨堂叢書》本,文字頗有脫誤。黃丕烈(1763~1825)士禮居舊有影宋抄本,可以刊正今本誤處甚多,北京圖書館藏有嘉慶十九年(1814)張紹仁移校本。

  

參考書目

 周祖謨:《景宋本刊謬正俗校記》,載《輔仁學志》,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