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西南夷列傳》中記載的一首使用藏緬語族某語言寫作的詩歌。後漢明帝永平年間(西元58~75),白狼王為瞭歌頌當時中央政權的統一領導,寫瞭這首表達他們心向漢朝的詩歌。這首歌由一個叫田恭的官員“譯其辭語”,並由從事史李陵與田恭護送到都城洛陽,“帝嘉之,事下史官,錄其歌焉”(《後漢書》卷八十六)。這首歌的漢語歌辭共44句,每句4個字,共176個字。用漢字記音的“白狼語”也是44句,每句4個字,共176個字。例如第一、二句的漢文是“大漢是治,與天意合”,“白白狼語”的漢字譯音是“提官隗構,魏冒踰糟”。

  對這首歌所用語言的系屬,中外學者有不同的看法。近年來他們運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探討白狼語同藏緬語族語言的關系,發表瞭一些有價值的論著。一般認為白狼語屬藏緬語族。但究竟同哪種語言最近,說法不一,曾有普米語、嘉戎語、彝語、納西語、西夏語等說法。關於《白狼王歌》與漢語對譯的問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先有漢語歌辭,然後再用漢字譯註“白狼語”;但也有相反的說法。《白狼王歌》是最早用少數民族語言與漢語對譯的一首較長的古歌,是研究藏緬語族語言和漢語古音的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