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族的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東支。主要分佈於蘇聯白俄羅斯以及立陶宛部分地區,此外,波蘭等地也有少數使用者。使用人口約1000萬。最古的文獻見於13~14世紀。在立陶宛大公國統治時期,白俄羅斯語曾是國傢的官方語言,1696年明令禁止作為官方語言使用。19世紀產生以大眾口語為基礎的文學作品,對白俄羅斯語的規範起瞭奠基作用。十月革命後獲得官方地位。白俄羅斯語有兩種主要方言:東北方言和西南方言。標準語是在中間地帶的明斯克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白俄羅斯語在在語音、語法和詞匯方面與俄語有許多共同之外,不同之處也有規律可循,因此兩種語言可以互通。語音特征主要有:э(e)、o(ё)、a 在重音前第一音節中讀作a(寫作a、я);軟塞音т'、д'演變為軟塞擦音ц'、дэ';顫音 p永遠發硬音;硬音п在動詞過去時陽性形式與許多其他閉音節中變為短ў。語法方面,名詞、形容詞的性、數、格和動詞的體、時、人稱等與俄語大體相同,部分名詞除6個格外尚有呼格。動詞不定式詞尾是-ць、-цi、-чы,第一變位法單數第三人稱詞尾失去-т。詞匯的基礎是原始斯拉夫語詞。此外,還有不少白俄羅斯語成為獨立語言後產生的詞,以及從波蘭語等其他斯拉夫語言中借的詞。文字以俄語字母為基礎,共32個,與俄語基本相同,但沒有俄語中的и、щ、ъ,而有i、ў(短y),以撇號(')代替分音符號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