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

  中國女高音歌唱傢、聲樂教育傢。湖北武昌人,生於1918年8月17日。早年就讀於漢口道生小學和聖瑪利亞中學。1935年秋,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從外籍教授蘇石林學聲樂。抗日戰爭爆發後,回故鄉與夏之秋等組織武漢合唱團,常隨隨團表演獨唱《長城謠》、《流亡三部曲》等,宣傳抗日救國。1938年7月赴法國留學,先入巴黎音樂師范學校,後入巴黎的俄羅斯音樂學院,在意大利籍聲樂教授貝納爾迪班上學習近6年。1944~1945年又先後隨法國歌唱傢佩魯賈夫人、瑪尼夫人鉆研法國藝術歌曲和西洋歌劇選曲。1945年在巴黎國立大劇院首次登臺,以清唱劇形式演唱瞭A.N.切列普寧根據中國民間故事所作的歌劇《蚌殼》(後更名為《農夫與仙女》),引起巴黎公眾的註意,被譽為“中國之鶯”。翌年與切列普寧、李獻敏等應邀至英國倫敦白宮劇場演出。從同年7月起,先後在盧森堡、瑞士等地舉行獨唱音樂會。1947年5月赴捷克斯洛伐克參加第1屆佈拉格之春音樂節,演唱瞭《神女》、《紅豆詞》等中國歌曲,深得各國聽眾好評,因而被邀在捷克斯洛伐克5個城市和波蘭華沙演出。1947年7月回國,往返演唱於南京、上海、蘇州、杭州、武漢等地的劇場、電臺,同時還為交通大學等校的進步學生作義務演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教授、系主任、副院長,中國音樂傢協會及上海分會副主席等職。50~60年代,曾去印度、緬甸、蘇聯、波蘭、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等國訪問演出。1977及1978年,又先後去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美國考察訪問。

  周小燕擅長演唱法國藝術歌曲和西洋歌劇中的一系列花腔女高音曲目;對中國的創作歌曲、歌劇選曲和民歌的演唱,也獨具神韻。她對用嗓、吐字、風格、表情等方面,進行過多年鉆研和藝術實踐。她的聲音清脆甜潤,演唱技巧卓越、充滿樂感,特別是生動細致的表情,清晰流利的吐字和圓熟高超的斷音、琵音、顫音,快速走句等技巧處理,博得國內外聽眾的高度評價。

  60年代起,周小燕專事聲樂教學。在教學中,她努力追求聲、情、腔、字的完美統一,要求聲樂真正成為一門完整、感人的表演藝術。她重視基本功訓練,並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和一般文化修養備加關註。在30多年的教學中,除培養出不少聲樂人才外,還發表瞭《男高音換聲區的訓練》、《當代世界聲樂發展趨勢給我們的啟示》等論文,闡述瞭自己的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