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巍峙

  中國作曲傢、音樂活動傢。原名周良驥,筆名何立山等。1916年6月13日生於江蘇省東臺縣一個貧民傢庭。14歲進上海申報館當練習生,後在戈公振籌備的申報圖畫週刊部當秘書。1932年秋,在鄒韜奮主持的生活日報社當文書,後任李公公樸的秘書。在中國文化界進步人士的影響下,於1934年起參加革命文藝工作、積極從事抗日救亡歌詠運動及進步書刊的出版工作。1937年到華北前線從事抗日宣傳工作,當過記者和編輯。1938年參加西北戰地服務團,任主任、合唱指揮,後任晉察冀邊區音樂界救國會主席等職。1944年率團回延安,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文工團副團長。抗日戰爭勝利後主要擔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工作團團長等職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實驗歌劇院院長、文化部藝術局局長、文化部副部長、音樂傢協會副主席等職,並兼任中國藝術學科規劃領導小組組長。

  周巍峙刻苦自學音樂創作,在聲樂、作曲、指揮及音樂理論等方面,曾得到著名音樂傢冼星海、賀綠汀、呂驥、盛傢倫等的指導。從30~80年代,他先後共創作、改編的各類樂曲近百首。他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代表作有《上起刺刀來》(孫師毅詞,後改稱《守土抗戰歌》)、《子弟兵進行曲》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以及《十裡長街送總理》(與羅忠鎔合作)等歌曲。《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以鏗鏘的音調,堅定的節奏,磅礴的氣勢,表現瞭中國人民軍隊的風貌。《十裡長街送總理》以深沉、細膩的筆觸,表達瞭中國人民對周恩來總理的深切懷念。除此之外,周巍峙還先後參加並領導瞭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國革命之歌》的創作和演出。他曾多次率中國的藝術、文化代表團到亞洲、歐洲、非洲等地區的20個國傢進行訪問和演出。

  周巍峙編有:《中國呼聲集》(1936)、《民族呼聲集》(1937)等歌曲集;先後發表過關於中國音樂建設問題、聶耳及冼星海創作道路的研究、關於中國聲樂學派的建立等文章;他主編瞭《聶耳全集》(音樂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1985)。他的論文集《藝術問題論集》(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和他主編的《冼星海全集》以及他參加主編的《中國民間歌曲集成》(30卷)已陸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