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主要聚居在中國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境內,其餘散居在甘肅、新疆各地,人口69102人(1982年統計)。撒拉語屬阿勒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信仰伊斯蘭教。撒拉族的民間音樂主要是民歌,可分為“玉爾”、“花兒”、宴席曲和勞動歌曲等4類。

  玉爾 是一種用撒拉語演唱的流傳年代較久的情歌,歌詞一般以5字為一句,每首句式不定。唱者觸景生情,即興編詞;也可添加對白。旋律詼諧風趣,節奏活潑潑歡快,與藏族的山歌“拉伊”近似。多用真聲演唱,有時女方隨歌彈撥口弦,借以助興。玉爾多用五聲音階羽調式。樂曲結構多由上下兩個樂句構成,音域在一個八度以內。《巴西古溜溜》是廣為流傳的一首:

《巴西古溜溜》

  花兒 撒拉族花兒的曲調稱為"令",如“撒拉令”、“孟達令”、“三花草令”、“晶晶花令”、“可憐人令”等,多達數十種,唱時多用漢語。其特點是音調高亢、遼闊,旋律跳動較大,節奏自由。以五聲、六聲羽調式最為多見。一般在旋律的開頭有悠長的吆喝性引句,拖腔中使用靈巧而華麗的裝飾音。如《孟達令》:

《孟達令》

  五聲商徵調式的花兒音域寬廣,旋律起伏較大,高音區用假聲演唱,民間稱“尖音花兒”;用真聲演唱的則叫“平音花兒”。其結構一般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也有的由4個樂句組成,後兩句基本上為前兩句的變化重復。

  宴席曲 敘事性的抒情歌曲。在婚嫁喜慶的宴席上、旅途、田野和其他公共場合都可以演唱。它的內容和曲調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誇贊男女的穿戴和裝束,如《依秀兒馬秀兒》、《阿裡瑪》;另一類是敘事性的,如歌頌民族英雄的《韓二哥》、描述尕拉阿吾為民除害、替父報仇的《阿舅兒》等。這類宴席曲大都有人物有情節,音調委婉細膩、悠揚抒情,節奏平穩。有獨唱也有一領眾合的。有時還有簡單的舞蹈動作,邊唱邊舞。

  勞動歌曲 有拉木號子、拉瓦號子(木瓦:是一種渡河工具,形似獨木舟)、打梿枷號子等。號子曲調簡練,節奏明快有力,調式和旋律近似撒拉花兒,節拍多用庒或娺的混合拍。

  此外,還有搖兒歌、兒歌、“撒赫斯”(姑娘出嫁時唱的哭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