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民族聲樂藝術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套對唱腔加以美化、裝飾、潤色的獨特技法。以字行腔,以情潤腔,以聲潤腔,是形成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風格、韻味和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歌唱中聲音的圓滑通暢,不間斷的向前流動,形成平穩連滑的連音行腔法,是最基本的、主要的行腔法;此外還有各種技巧性的唱腔潤色法。

  斷音潤腔法 在圓滑連貫的歌唱進行中,採用頓、挫、截、斷的潤腔方法,可使唱腔腔產生柔中有剛、圓中有方,以及大棱大角、個性鮮明的藝術效果。①氣口斷腔:用吸氣、補氣、偷氣、搶氣等吸氣方法,造成聲音的臨時打斷。②截氣斷腔:亦稱截音。在歌唱進行中,故意將喉、咽及聲門突然關閉,截住氣息,然後馬上復原。③嗽氣斷腔:亦稱嗽音。在歌唱進行中,將咽部肌肉略加收縮,與來自腹部的突然收縮而沖出來的氣流,進行巧妙對抗,使聲音產生有規格的“破裂”,好像有一個大於原音量的“音團”破阻而出,與輕輕咳嗽一聲相似。④哈哈音斷腔:舌根抬起,靠近軟腭阻氣,與略似彈跳音的氣息相配合,發出“哈”音。⑤彈跳音斷腔:呼氣肌肉群的突然收縮與吸氣肌肉群強烈、快速的對抗,使一股猛力的氣流沖過擋氣的聲門,再迅速彈向上部共鳴的焦點上,產生強有力的音團。此種斷腔對連音圓腔來說,對抗程度強烈,效果突出。⑥頓音斷腔:呼氣不及彈跳音的獨立性強,呼吸的對抗動作也不那樣緊張明顯,其聲波也不是彈向鼻腔,而是在整體共鳴腔中先回旋後再送出,因此其彈性小,韌性大。頓音有時與截音、嗽音等一起使用。⑦砸音斷腔:由氣息、聲帶和共鳴腔三者互相制約、對抗而形成的比較凝聚的整體動作感覺,由上向下而行,逐漸加強力度並克服下降中的阻力,將第2共鳴焦點快速下移,此時呼吸肌肉群與之產生強烈對抗,像深嗽氣一樣,將氣息彈出口外。砸音中不帶顫音,氣息要一瀉而盡(包括肺內經常保留的殘餘氣要一齊噴出),聲音的力度較前放大許多倍。

  裝飾音潤腔法 為瞭唱準四聲,美化唱腔,各種類型的裝飾音在潤腔中起著重要作用。①倚音:形式多樣,有單倚音、復倚音、前倚音、後倚音、上倚音、下倚音、快倚音、慢倚音、明倚音、暗倚音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用不同的倚音,使唱腔產生更多的曲直變化。②滑音:用各種類型的滑音,如上滑音、下滑音、前滑音、後滑音、快滑音、慢滑音、長滑音、短滑音,有固定音程的滑音與無固定音程的滑音,重音在前或重音在後的滑音等等,來裝飾和美化唱腔。③直音:是在演唱時使用直聲(沒有顫動的平直音),使之與顫音形成鮮明對比。④顫音:除經常運用的自然、均勻、幅度不太大的顫音之外,還選用各種有特殊效果的顫音,在傳統唱法中稱為“擻音”或“嗖音”。如在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間的顫音、以及上顫、下顫、快顫、慢顫、長顫、短顫、先顫後直或先直後顫等等。⑤搖音:運用氣息的控制形成主幹音與大二度或小三度間的大幅度大波浪式搖動,比顫音慢而明顯。⑥舌尖顫音:即是用舌尖快速顫動而形成的“打嘟嚕”音。

  音色變化潤腔法 ①穿頂音:氣沉丹田、音穿頭頂(或鼻上)的第1共鳴重心。聲音豎圓暢通,色彩明亮,這是常用的音色。②提音:亦稱腦後音。把聲音提至鼻腔的上後部,在此形成第2共鳴焦點。好似聲音達到後腦勺部。提音位置靠後,音色變暗,含蓄悠遠。③擎音:將第1共鳴焦點控制在不上、不下、不前、不後的口咽和鼻咽處,產生一種“擎住”的感覺。其音色略暗並有與主幹音下方小二度間的顫音,其音色柔和深情。④沉音:與提音相反,將聲音沉至咽腔下部,在此形成第2共鳴焦點,並有與骨幹音下方小二度的顫音,其音色抑悶沉暗。⑤揉音:控制住呼氣、聲帶及共鳴的制約動作與感覺,使其穩勁而緩慢地向下一個音揉動進行,此時第2共鳴重心是遊動的。揉音有單揉和連揉,澀揉和軟揉等方法。⑥鼻音:在有鼻韻尾的字中,有時由於曲意感情的需要,有意識地將鼻韻尾提前收入鼻中,其音色悶暗;在特殊情況下還可用鼻音拖甩很長的唱腔。⑦噓氣音:用嘆氣方法的發音,亦稱“氣聲”。氣在前,聲在後,發出沒有光亮的松、虛、軟、散之音。除以上幾種外,直、顫、搖、截、嗽、跳、頓、砸音等也都能產生各種不同的音色變化。

  聲音造型潤腔法 為表達曲情的喜怒哀樂,在演唱時除音樂上的造型處理外,還有一些特殊的造型技法。①抽聲:在吸氣之前先將聲門屏住,阻氣,讓空氣在聲門上形成壓力,然後用力向裡抽氣,在其破阻時激起聲帶振動產生抽氣音,經常用於表現悲痛欲絕的唱段中。②泣聲:在發聲中帶有較明顯的倒吸氣力量,它與頓彈音的氣息和感覺結合起來,便產生瞭泣聲,它常用在泣不成聲的唱段中。③哭聲:以音位偏低、聲音寬重的嗽音形成哭腔。④俏音:亦稱歡音、甜音。在表現興奮歡樂情緒時,用音位很高的清亮的嗽音,即可產生俏麗甜美的俏音。⑤笑聲:用連續向外推氣而產生的連續的嗽音與跳音結合的動作,形成類似生活中的大笑一般的聲音。也有“哈哈”聲和跳音相結合產生的似跳似笑的聲音。

  力度變化潤腔法 在中國民族唱法中,特別是在戲曲、曲藝唱腔中,常有許多結構復雜、情感多變的戲劇性唱段,以聲音的輕重強弱,收放不同的力度對比來渲染情緒,突出高潮,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特別是中國民族聲樂演唱中的千變萬化,是一般記譜法無法表現的,主要靠聲樂教師的口傳身授,以及在一定的藝術環境氣氛中熏陶、體驗才能掌握。

  節拍、節奏潤腔法 中國民族聲樂特別強調板眼和尺寸。板眼即節拍,尺寸即節奏。對於不同的節奏、節拍,要慢而不拖、快而不趕、散中有節、層次鮮明。對於各種節拍、節奏以及它們之間銜接轉換,都有嚴格的要求和標準。在中國民族聲樂演唱中,必須掌握板眼與尺寸的規律,演唱才有神韻,才能達到盡善盡美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