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中表示固定單位時值和強弱規律的組織形式。亦稱拍子。小節中的單位時值叫作拍子。小節中強拍和弱拍的迴圈稱2拍子;強拍、弱拍、弱拍迴圈的稱3拍子。表示每小節中基本單位拍的時值和數量的記號,稱拍號。拍號的上方數字表示每小節的拍數,下方數字表示每拍的時值。例如,娺表示以4分音符為1拍,每小節有2拍。拍號中時值的實際時間,應視樂曲所標速度而定。例如快速度22中的2分音符符就可能比慢速度嬋中的4分音符占時更短,因此不能視為婰比23快,庒比婰更快。

  在中世紀,拍子記號有兩種。一種是用圓圈“○”表示3拍的完全拍子。另一種是用三分之二的圓圈“C”表示2拍的不完全拍子。早期的宗教音樂緩慢而莊嚴,“○”相當於每小節有3個二全音符(‖○‖)。“C”相當於每小節有兩個二全音符。後來,隨著記譜法的逐漸完善,拍子記號也有瞭發展和變化。例如:○表示23(或婰)、¢表示22、C表示嬋,其中¢和C一直保留到今天。在近現代音樂作品中,還出現瞭岯拍子及無拍號和小節線的自由拍子。

  每小節隻有一個強拍的叫做單拍子,如娺、嵐是單2拍子,婰、庒是單3拍子。每小節有一個強拍並有次強拍的叫做復拍子,因為它可被看作是單拍子的組合,如嬋、慇是復2拍子,惍、惉是復3拍子。

  還有另一種劃分單、復拍子的方法,即:每拍是單音符(如扱或抺)的叫做單拍子。每拍是附點音符(如扱.或抺.)的叫做復拍子。根據這種拍子劃分法,24、嬋、忷等是單4拍子,屻、屼、屫等是復4拍子。

  單位拍時值相同而拍數不同的單拍子組合在一小節內,叫做混合拍子。常見的有:5拍子(如嶁是由娺+婰或婰+娺組合而成)和7拍子(如彎是由嵐+嵐+庒或嵐+庒+嵐或庒+嵐+嵐組合而成等)。不能把每小節包含兩個3拍子和一個2拍子的8拍子(如恷是由崶或幮或庅組合而成)和每小節由兩個4拍子組成的復拍子相混淆。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稱節拍為板、眼。其節拍的記法和符號見板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