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也

  中國作曲傢、音樂教育傢。1910年生於臺灣省臺北縣淡水鎮,1983年10月24日逝世於北京。1923年被送往日本求學,就讀於長野上田中學,課餘學習音樂。1929年入東京武藏高等工業學院,同時考入東京上野音樂專門學校學習聲聲樂,後改學作曲。1932年在武藏高等工業學院畢業後,棄工學藝,專攻音樂,從師於日本著名作曲傢山田耕筰。後在日本的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勝利唱片公司和東京寶塚影片公司擔任歌唱演員和作曲;並多次在日本全國音樂比賽中獲聲樂獎和創作獎。1938年4月,應北平師范大學音樂系之聘回國任教。北平淪陷期間,他曾寫作過一些適應日本侵略者宣傳需要的歌曲。1945年後,任教於北平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1949年他拒絕赴臺灣,同藝專師生一起迎接瞭北平的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

  江文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數十年,主要擔任作曲、配器和音樂作品分析課的教學,以講授精深、剖析細密見長,學生甚多。他還創作瞭大量音樂作品,其中包括12首大型管弦樂曲、1 首鋼琴協奏曲、5部舞劇音樂、8首室內樂、12部鋼琴曲集、12 部歌曲集、4首宗教性音樂作品、若幹首合唱作品等,同時還整理改編瞭臺灣民歌100餘首。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和聲新穎而富於動力,樂器組合上註重色彩的鮮明和層次的豐富,並對尋求音樂的粗獷和純樸的鄉土氣息懷有濃厚的興趣。

  他創作的管弦樂作品有《白鷺的幻想》、《盆踴為主題的交響組曲》、《臺灣舞曲》、《孔廟大成樂章》、《第二交響曲──北京》、《汨羅沉流》、《俚謠與村舞》等。其中,1934年在日本所作管弦樂《臺灣舞曲》,是其早期器樂創作的代表作。它以純樸的旋律、民間舞曲的節奏以及色彩鮮明的配器,生動地描繪瞭臺灣的風土人情,表現瞭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在鋼琴曲創作方面,以《5首素描》、《16首鋼琴小品》、鋼琴綺想曲《船夫舷歌》和《杜甫贊歌》等較為突出;特別是1950年所作鋼琴套曲《鄉土節令詩》,通過對12個不同畫面的描繪,表現瞭不同時令的中國鄉土風光和人民的歡快心情,富有詩情畫意。在他數量眾多的聲樂作品中,以1936年春所作《臺灣山地同胞歌》較有代表性。這部聲樂套曲,用古老的臺灣民歌為素材,歌詞由拉丁字母拼音構成,本身沒有特定的語義,通過語音與旋律的結合以及在鋼琴伴奏中模仿笛聲、琴聲和舞蹈中打擊樂器的效果,表現瞭高山族人民的生活情趣。此外,他還選用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詞等譜寫瞭大量獨唱曲和合唱曲,其中有些作品旋律古樸優美,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鋼琴伴奏的配置十分精巧,對原詩詞的意境起瞭很好的烘托作用。他對中日兩國的雅樂等也作過理論上的探討,並撰有《中國古代正樂考──孔子樂論》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