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簧管氣鳴樂器。是流行於中國雲南、廣西的彝、哈尼、苗、傣、佤、佈朗等少數民族中的一種吹管樂器的統稱。彝族稱“吉非裏”,哈尼族稱“梅巴”或“妞巴”,傣族稱“篳”,佤族稱“”。各族巴烏無一定規格,音高、音律、奏法皆有差異。有的巴烏分高音、中音、低音3種,形制構造基本相同。用毛竹製作,上端留竹節,近節內側挖一長方形孔,嵌入尖三角形銅制簧片(自由簧),管身設4~8指孔,彝族8孔巴烏能發出下列9個音:c1d1e1f1g1a1b1c2d2

巴烏

  巴烏類樂器,有橫吹、豎吹兩種。管粗者橫吹,管細者豎吹。演奏8孔巴烏時,左手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按正面上3孔,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按下4孔,將簧片置於唇間(橫吹)或將簧片含在口中(豎吹)。音色優雅圓潤,適於演奏歌唱性曲調。巴烏多用於歌舞伴奏,有些少數民族青年男女表達愛情也用巴烏。

  1949年以來,音樂工作者對巴烏進行瞭改革。已用於舞臺演奏的巴烏有兩種:①18孔F調加鍵巴烏。采用塑料管,在7個指孔的基礎上,加設11個鍵孔,音域從原來九度擴展到近3個八度G~f2。②17孔F調加鍵巴烏。形制與前者相同,音域從原來的九度擴展為兩個八度又純四度c~f2。兩種巴烏均由裝有簧片的上段和有指孔指鍵的下段(主管)串接而成,能奏各種滑音、打音、吐音、顫音及飛指、抹音等。巴烏獨奏曲有《傍晚的聲音》、《美麗的邊疆》、《歡樂的巴烏》、《侗鄉之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