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適

  中國南宋哲學傢。字正則,號水心,浙江永嘉人。孝宗淳熙五年(1178)進士,曾任太常博士、權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等要職。力主抵抗金貴族的侵略,反對“屈意損威,以就和好”。他註重實際事功,厭惡“專以心性為宗主主”的唯心主義理學。認為宇宙間現象都是物質性的,如天、地、水、火、雷、風、山、澤,無非“氣”的體現,所謂“道”或“理”不能離開事物而存在。他反對老子“道在物先”和朱熹“理在事先”的說法。在教育思想方面,他主張“興起天下之人才”,造就“豪傑特起之士”。他對於當時學校與科舉感到不滿,說州縣學校隻是“徒以聚食”的供學生吃飯場所,而“用科舉之常法,不足以得天下之才”。他提出學習范圍和方法有下列各點:①明古今百傢之學,融合貫通各種流派思想。②學貴致用,志在拯救當前危局,出為世用。③獨立思考,有新見解。認為“未脫模擬之習”,徒然生搬硬套,不能適應“目前之用”。④不斷學習與積累知識經驗,才能有所成就。他說:“學非一日之積也,道豈一世而成哉”,“習而愈悅,久而愈成”。⑤學思結合,感覺經驗與理性思維不可偏廢。認為“學則內外交相明”,“古人未有不內外交相成而至於聖賢”。他指出,古代有學問有成就的人,都是能夠做到感覺經驗與理性思維相結合的。這就批判瞭否定見聞知識、空談心性的理學傢的學習方法。葉適的著作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別集》、《習學記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