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固定校址,教師輪流到各地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18世紀英國威爾士設立慈善巡迴學校的教學制度,試圖在每一個教區有一所學校,雇用巡迴教師進行教學。這些教師由基督教知識普及協會和使用私人的資助進行培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浙江、江西等省曾設置巡迴教員,輪流到交通不便的窮鄉僻壤,對失學兒童進行教學。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些農村革命根據地,也曾有過巡迴教學。農村地廣人稀,農民和許多兒童忙閒時間不一,不能集中在一起學習,建立正規學學校所需要的各種條件又不完全具備,於是舉辦許多巡回學校(也稱“輪學”)。這種學校一般由若幹相鄰的村莊各推舉一人組成校董事會,實行統一領導。各村校董各自負責將本村成人和兒童分別編成小組,教師輪流前往教學,時間和地點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安排;不能參加小組的,則實行個別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瞭普及教育,在地區遼闊、居住分散、流動性大、交通不便的山區、牧區、漁區和邊遠地區,也采用巡回教學。

山東微山湖地區一個巡回學校的教師在船上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