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子弟書作傢。本名不傳,以署名行。遼寧省開原縣人。幼喪父母,寄居瀋陽姑母傢中,常為姑母朗讀演義小說,因而接觸瞭民間文學。清咸豐、同治年間曾幾次赴京應試,未第,結識瞭子弟書作傢鶴侶(本名愛新覺羅·奕賡)等人,相與從事子弟書和近體詩謎的創作活動。光緒初年以後定居瀋陽。光緒三年(1877)與友人繆東麟、喜曉峰、春樹齋、尚雅貞、曾顯堂組織“芝蘭詩社”。經常在會文山房等處集會,以詩酒相酬唱,創作瞭大量子弟書、近體詩謎和詩歌作品。光緒九年(1883)與曾顯堂共同倡議擴擴大詩社,吸收一些曲藝、皮影藝人參加活動,使詩社與民間藝術相結合。約在光緒十四年(1888),詩社解散,不久他即離開沈陽。韓小窗的子弟書作品,相傳有500餘篇,今存《長坂坡》、《得鈔傲妻》、《露淚緣》、《黛玉悲秋》、《紅梅閣》等35種。另有影卷《謗可笑》、《金石語》2種及詩謎一首傳世。韓小窗的作品除取材於當時流行的小說、戲曲之外,也有不少抨擊現實的孤憤之作。詞句雅麗,刻畫細膩,感情充沛。他的子弟書作品有10 餘種至今仍在東北大鼓、京韻大鼓等曲種中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