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雜劇作傢。名不詳,號已齋,一作一齋。大都(今北京市)人。關於他的籍貫,還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國縣)伍仁村(乾隆《祁州志》卷八)、解州(今山西省運城縣)(《元史類編》卷三十六)等幾種不同的說法。

  生平和創作 關漢卿大約生於金末或元太宗時(1230年前後)。元鐘嗣成《錄鬼簿》說他曾任太醫院尹。元熊自得《析津志·名宦傳》說:“關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永樂大典》卷4653天字韻引)在元代雜劇作傢中,關漢卿的創作年代較早,《錄鬼簿》將他列於“前輩才人”56人之首;明朱權《太和正音譜》也說他“初為雜劇之始”。他和當時大都一帶的雜劇、散曲作傢楊顯之、梁退之、費君祥、王和卿等交好,常在一起商酌文辭、評改作品。明初賈仲明為《錄鬼簿》補撰的〔凌波仙〕吊詞稱贊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以看出他在元初劇壇上的崇高地位。關漢卿和當時一些著名的演員也有交往,曾寫〔南呂一枝花〕散套贈給女演員朱簾秀(藝名珠簾秀)。他還擅長歌舞,精通音律。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散套中說:“我也曾吟詩,會篆籀,會彈絲,會品竹,我也曾唱鷓鴣,舞垂手,會打圍,會蹴踘,會圍棋,會雙陸……”。他不僅編寫瞭多達數十部戲曲作品,而且親自參加舞臺演出。明臧懋循《元曲選序》就曾指出,關漢卿“躬踐排場,面傅粉墨,以為我傢生活,偶倡優而不辭”。元滅南宋以後,他到過杭州,並寫瞭一套〔南呂一枝花〕散曲,描繪杭州的景致。南遊途中,他還在揚州等地停留過。而大都、揚州和杭州正都是元代雜劇創作和演出的中心城市。元成宗大德(1297~1307)初年,關漢卿撰寫〔雙調大德歌〕小令10首,有“唱新行《大德歌》”的句子。不久以後去世。

  根據各本《錄鬼簿》的記載以及其他有關資料,關漢卿著有雜劇67部。現僅存18部:《詐妮子調風月》、《鄧夫人苦痛哭存孝》、《包待制三勘蝴蝶夢》、《關大王單刀會》、《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閨怨佳人拜月亭》、《杜蕊娘智賞金線池》、《關張雙赴西蜀夢》、《望江亭中秋切鱠旦》、《溫太真玉鏡臺》、《錢大尹智勘非衣夢》、《感天動地竇娥冤》、《尉遲恭單鞭奪槊》、《錢大尹智寵謝天香》、《山神廟裴度還帶》、《狀元堂陳母教子》、《劉夫人慶賞五侯宴》、《包待制智斬魯齋郎》。其中,有個別的作品是否出於關漢卿手筆,尚無定論。在現存關漢卿的雜劇作品中,曲白俱全者15部;《調風月》、《拜月亭》、《西蜀夢》3部曲文完整,科白殘闕。另有《唐明皇哭香囊》、《風流孔目春衫記》、《孟良盜骨》3部,僅存殘曲。關漢卿的散曲,散見於《陽春白雪》、《太平樂府》、《雍熙樂府》諸書,現存套數12,小令35。內容多為離愁別恨的抒寫;也有一些作品是自然景物的描繪等。

天一閣藍格抄本《錄鬼簿》

  關漢卿雜劇的代表作 現存關漢卿的18部雜劇,以《竇娥冤》為最重要的代表作。《救風塵》、《望江亭》、《魯齋郎》、《拜月亭》、《調風月》、《單刀會》等幾部作品,也分別代表關漢卿雜劇在不同方面的成就。

  《竇娥冤》 寫於元朝設置肅政廉訪使的至元二十八年(1291)之後,是關漢卿晚年的作品。《竇娥冤》的題材源於《漢書·於定國傳》和幹寶《搜神記》中的“東海孝婦”故事。但關漢卿在編撰時結合他對元代社會生活的觀察和體驗,成功地塑造瞭竇娥的藝術形象,描寫瞭她一生的悲慘遭遇。竇娥幼年因傢貧被賣給蔡傢做童養媳,婚後丈夫夭亡,婆媳相依為命。蔡婆婆出門索債,被賽盧醫騙到城外,企圖謀財害命。恰值張驢兒及其父路過,救活蔡婆婆,借此占住蔡傢,並強迫她們婆媳與張驢兒父子結成夫妻,竇娥堅決拒絕。張驢兒陰謀毒死蔡婆婆,反而毒死瞭張父,他轉而誣陷竇娥。官府嚴刑逼訊,竇娥為救護蔡婆婆,招認罪狀,被判處斬刑。臨刑之時,竇娥發下三樁誓願:一要在刀過頭落後,一腔頸血飛灑在丈二白練之上;二要六月降雪,掩蓋她的屍體;三要當地大旱三年。後來誓願一一應驗。三年後,朝廷派其父竇天章任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去審查案卷,竇娥鬼魂向父訴說冤情,終於申雪瞭冤枉。一個普通的婦女負屈含冤死去,“怨氣沖天”,竟使自然界也為之發生瞭巨大的變化,《竇娥冤》通過這樣的情節,對封建社會黑暗、腐朽的政治進行瞭有力的抨擊。竇娥的悲劇是封建時代暗無天日的社會現實的產物。關漢卿強烈地抒發瞭那些長期遭受壓迫的人民群眾的無可訴告的反抗情緒。

  在關漢卿筆下,竇娥的形象有血有肉,個性十分突出。她心地善良,具有舍己為人的品格。她為免使婆婆遭受拷打,不惜在公堂上承擔“藥死公公”的罪名。在綁赴法場的途中,她還囑咐劊子手不要從前街走,不願意讓婆婆看見她無辜被斬而痛心。她秉性正直剛強,一口拒絕瞭張驢兒的逼婚,還嘲諷瞭蔡婆婆讓張驢兒父子進門的糊塗行為。這是她反抗性格的初次流露。她的頭腦裡本來充滿瞭孝順、貞節等等封建倫理觀念,對封建官府的清明也抱有幻想,但在實際生活中卻被一步一步地推向劊子手的刀下。這時,她對那吃人的社會感到絕望,但又不甘於向命運低頭,就向日月、鬼神、天地發出瞭埋怨和呵罵:“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隻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瞭盜蹠、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元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在這裡,竇娥大膽的反抗性格得到瞭驚心動魄的表現。她對天地的懷疑和責難,實質上也就是對不合理的封建秩序的懷疑和責難,對那正義得不到伸張的黑暗社會的控訴。

  蔡婆婆懦弱怕事,甘心忍辱受屈。這個孤苦老婦人的形象,正好成為不向暴力屈服的竇娥形象的陪襯。她還兼有高利貸者的身份。關漢卿對她既有同情,又有批判。兩個主要的反面人物,欺壓良善的地痞張驢兒和見錢眼開、草菅人命的贓官桃杌,在他們的身上體現瞭邪惡的黑暗勢力對人民群眾的迫害。關漢卿揭露瞭他們的醜惡面目,對他們所代表的封建統治集團進行瞭鞭撻。

  第3折竇娥三樁誓願的感天動地。第4折竇娥鬼魂上場,昭雪冤案,這些地方表現出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作品借助於悲劇氣氛的創造,使主題逐步深化,表現瞭人民群眾要求申冤復仇的願望和真理不可戰勝的力量。

  關漢卿的《竇娥冤》雜劇,後被明末葉憲祖和袁於令改編為《金鎖記》傳奇。《金鎖記》中《法場》一出,前半全用關漢卿第3折原詞,後半改為竇娥臨刑時天降大雪,因而得救。京劇、秦腔等劇種的《六月雪》或《金鎖記》源出於此。蒲劇《竇娥冤》則系從關漢卿原著直接改編。

  《魯齋郎》、《蝴蝶夢》 關漢卿描寫人民群眾受壓迫、受剝削的苦難生活的作品還有《魯齋郎》和《蝴蝶夢》。雖然劇中出現瞭宋代的包拯,反映的卻是元代的現實。《錄鬼簿》諸本在關漢卿名下沒有著錄《魯齋郎》;《蝴蝶夢》則僅見於天一閣本《錄鬼薄》。有人懷疑它們不是關漢卿的作品。但兩劇現存明萬歷刊本各2種,都題“關漢卿撰”,風格也和關漢卿的其他作品相近。

  《魯齋郎》寫權貴魯齋郎強奪銀匠李四和六案都孔目張珪之妻,迫使兩傢妻離子散。最後包拯設計智斬魯齋郎,兩傢才得團圓。《蝴蝶夢》寫皇親葛彪撞死王老漢,金和、鐵和、石和兄弟3人為父報仇,打死葛彪。包拯先夢見兩隻蝴蝶墜入蛛網,被大蝴蝶救走,又見一隻小蝴蝶也墜入蛛網,大蝴蝶卻見而不救。後來判案時,王妻主動要求釋放王老漢前妻所生的金和、鐵和,而將親生幼子石和抵罪。包拯從夢境受到啟發,設計開脫瞭兄弟3人。這兩部作品都描繪瞭以“權豪勢要”、皇親國戚為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民群眾進行壓迫和剝削的血淋淋的現實生活。魯齋郎自稱是個“本份的人”,卻“動不動挑人眼,剔人骨,剝人皮”。關漢卿通過魯齋郎形象的塑造,突出地表現瞭封建統治階級兇橫殘暴的特征。關漢卿僅僅含糊地敘述瞭魯齋郎“隨朝數載”,“遷除授職”,而沒有明確介紹出他究竟做的是什麼官。他公然搶掠婦女,肆無忌憚。他還暗暗受到皇帝的庇護,以致包拯不得不在奏章中把他的姓名巧妙地換成字形相近的“魚齊即”,方才判處斬刑,為民除害。魯齋郎的形象在很大的程度上帶有那種窮兇惡極的掠奪者的色彩,有別於一般的地主、惡霸。這無疑地打著元代社會現實的烙印。

  關漢卿其他作品中也寫過一些類似魯齋郎的反面人物,例如《蝴蝶夢》中“打死人不償命”、“隻當房簷上揭片瓦相似”的葛彪,《望江亭》中“花花太歲為第一,浪子喪門世無對”的楊衙內。和他們比較起來,魯齋郎的形象顯得更為飽滿,因而作品對他的罪惡的揭露也更為深刻。

  《魯齋郎》中的正面人物張珪,懦弱怕事,和《竇娥冤》中的蔡婆婆有點兒相似。關漢卿對他的處世態度是有批判的,但對他的不幸遭遇則寄予同情。關漢卿通過張珪形象的塑造,向當時的觀眾指出:在那個黑暗的社會裡,即使像張珪那樣逆來順受,也避免不瞭壓迫的臨身;隻有反抗和鬥爭才是出路。《蝴蝶夢》中的王妻是另一種受壓迫者的形象。她有正義感,也有自我犧牲的精神。當被迫要在三個兒子當中挑定一個給葛彪償命時,她回護前房的兩個兒子,毅然獻出瞭親生幼子的性命。她還向兒子叮嚀,死後若在陰間遇見葛彪,務必“把那殺人賊推下望鄉臺”。這反映瞭人民群眾對於那些橫行霸道而不受法紀制裁的封建統治者的痛恨。這些作品中的被迫害的人物,最後隻能寄希望於清官的出現,這是作者無法逾越的歷史局限。《魯齋郎》、《蝴蝶夢》這兩部作品都曾被京劇、評劇等劇種先後改編演出。

  《救風塵》、《望江亭》 都是喜劇作品。它們在思想內容上具有共同的特點:女主人公富有堅韌的鬥爭精神,憑著豐富的鬥爭經驗和機智的鬥爭手段,獲得瞭鬥爭的勝利。

  《救風塵》寫紈袴子弟周舍騙娶妓女宋引章,入門之後就對宋橫加迫害。宋引章的結義姐妹趙盼兒憑著機智把她救出,並促成瞭她和書生安秀實的親事。《望江亭》一名《切鱠旦》,寫寡婦譚記兒在白姑姑的撮合下和青年官員白士中結成夫婦。權貴楊衙內看中譚記兒,陰謀奪占,就向皇帝請得勢劍金牌,前來拿辦白士中。譚記兒得悉消息,扮作漁婦,在望江亭上智賺勢劍金牌,制服瞭楊衙內。周舍是個有錢有勢,又狡猾異常的惡棍。他用虛情假意贏得瞭宋引章的愛情。但他的這些手段,卻迷惑不瞭趙盼兒,因而遭到失敗。在他的身上,關漢卿寫出瞭封建統治階級人物所特有的奸詐而又愚蠢的性格。宋引章年輕而不懂事。她急於跳出火坑,追求理想的夫妻生活,結果選錯瞭對象,受盡瞭苦楚。她的遭遇反映瞭妓女的辛酸而悲慘的命運。趙盼兒飽經風霜,一眼看透瞭周舍的虛偽和惡毒。在和周舍展開鬥爭時,她知己知彼,深謀遠慮,用欺騙回敬瞭周舍對宋引章的欺騙,出奇制勝地使對手喪失瞭反攻的立足點。關漢卿筆墨酣暢地描繪瞭趙盼兒動人的形象,給《救風塵》添加瞭喜劇的色彩。

  《望江亭》的戲劇沖突和《救風塵》有些類似。譚記兒假扮漁婦,利用楊衙內的好色貪杯,機智地騙取瞭他的勢劍金牌和文書,使他喪失瞭迫害自己丈夫的憑借。由於出身不同,她不像趙盼兒那樣潑辣,更多地帶著溫柔的氣質。由於她面臨的敵人不是一般的花花公子,而是掌握著生殺之權的大官,這又使她必須具備異常的勇敢和非凡的機智。關漢卿塑造譚記兒形象時,正是在這兩個方面給予瞭足夠的強調,從而為戲劇沖突的解決安排下合理的基礎。

  沒有當時的人民群眾為瞭反抗封建統治階級的壓迫而進行的各式各樣的鬥爭,趙盼兒、譚記兒的形象以及她們的行動就不可能出現在關漢卿的筆下。她們那種藐視敵人、愚弄敵人的氣魄,和一般戲曲作品中的文雅、柔弱的女性形象有極大的區別。盡管在當時的現實生活中,她們這樣的女性不可能是常見的,但不容否認,這確實是男權中心的封建社會裡的一種典型的性格。關漢卿使她們在性格上賦有樂觀主義的戰鬥精神,顯然是寄托瞭人民群眾的理想和願望。《望江亭》、《救風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都曾改編演出,前者有川劇、京劇等,後者有越劇、錫劇等。

  關漢卿創作瞭一批以妓女的愛情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除《救風塵》外,還有寫杜蕊娘和秀才韓輔臣故事的《金線池》,寫謝天香和詞人柳永故事的《謝天香》等。杜蕊娘和謝天香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但性格各異,一個口快如刀,氣高性傲,顯得比較沉著,一個深情而略嫌軟弱。這兩部作品真實地表現瞭她們這些被壓在社會底層的婦女們要求擺脫卑賤、屈辱的地位,過正常生活的堅決意志和頑強鬥爭。

  《拜月亭》、《調風月》 在關漢卿表現愛情題材的作品中,《拜月亭》(《閨怨佳人拜月亭》)和《調風月》(《詐妮子調風月》)是兩部比較傑出的作品。

  《拜月亭》描寫蔣世隆、王瑞蘭的愛情婚姻故事。蒙古兵進攻金國都城,在兵亂中,書生蔣世隆和妹妹瑞蓮失散,少女王瑞蘭也和母親失散。蔣世隆和王瑞蘭相遇,結為夫婦;蔣瑞蓮和王母相遇,被認作義女,結伴同行。蔣世隆在旅店染病,王父路過旅店,與女會面,強迫她離開世隆,一同回傢。瑞蘭回傢後,夜間焚香拜月,傾訴思念世隆的心事,被瑞蓮聽見,才知彼此原是姑嫂,感情更加親近。最後,世隆和結義兄弟分別考中文武狀元。王父招二人為婿,但他重武輕文,要把瑞蘭嫁給武狀元。瑞蓮嫁給文狀元。在婚禮筵席上,互相認出,於是改變計劃,讓瑞蘭和世隆重圓,瑞蓮和武狀元成婚。《調風月》一名《詐妮子》,寫婢女燕燕的愛情婚姻故事。燕燕奉命服侍小千戶,受到這個貴族青年的誘騙。小千戶郊外踏青,愛上另一傢貴族小姐鶯鶯。結婚時,燕燕當眾揭露瞭小千戶誘騙她的事實。最後,由傢長作主,小千戶娶燕燕做小夫人。

  關漢卿把《拜月亭》的故事放置在一個兵荒馬亂、秋雨連綿的環境裡展開,表現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同時,在“路遇”、“旅店”、“拜月”三場,通過優美感人的曲詞,用心理描寫的手法,刻畫瞭王瑞蘭的性格。王瑞蘭自幼沒有出過閨門,也從未和傢外的男子交談,卻在離鄉背井、孤身隻影的患難時刻遇到瞭蔣世隆。他們彼此體貼,互相幫助,滋生瞭愛情,並結為夫婦。狠心的父親卻把這對新婚三月的恩愛夫妻橫暴地拆散,她仍堅持著對世隆的生死不渝的感情,並把父親咒罵為“猛虎獰狼,蝮蠍頑蛇”。作為大傢閨秀出身的少女,王瑞蘭不可能和父母決裂,脫離傢庭,另過獨立的生活。因此,在父親的“橫拖倒拽”下,她隻能隨之而去;後來,她也隻能在傢庭的圍墻之內背著父母發出怨嗟,對父親的咒罵實際上已經是她最大的反抗瞭。在這一點上,關漢卿對王瑞蘭性格的描寫,是比較生動而深刻的。

  相形之下,由於地位和身份的不同,《調風月》中的燕燕的性格,除瞭聰明伶俐和多情之外,還顯得倔強、鋒利。當燕燕發現小千戶另有所愛後,抑制不住感情的沖動,毀掉他們的信物,來發泄自己的憤怒。她長籲短嘆,把自己的命運和投火的飛蛾聯系起來:“見一個耍蛾兒來往向烈焰上飛騰,正撞著銀燈,攔頭送瞭性命;咱兩個堪為比並,我為那包髻白身,你為這燈火清。”“哎,蛾兒,俺兩個大剛來不省呵!”

  關漢卿用一些不同的情節和場面反復地表現瞭心高氣傲的燕燕在戀愛過程中的種種心理變化。由戀愛到成婚,她經歷瞭一段曲折痛苦的途程。這一切都是由她的卑微的社會地位決定的。表面上看來,全劇充滿瞭風趣,洋溢著喜劇的氣氛,但客觀上蘊藏著另一層意義:一個喪失瞭人身自由的少女從精神到肉體的備受摧殘。

  南戲《拜月亭記》是在關漢卿雜劇的基礎上改編的,但在情節和描寫上都有所豐富和發展。關漢卿的《調風月》曾被改編為南戲《鶯燕爭春詐妮子調風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先後被改編為蒲劇、川劇、京劇、評劇等。

  《單刀會》、《西蜀夢》、《哭存孝》 關漢卿寫瞭一些以歷史上英雄人物的故事傳說為題材的作品,如《單刀會》、《西蜀夢》、《單鞭奪槊》和《哭存孝》。劇中敘述的關羽、張飛、尉遲恭和李存孝等人的事跡,不局限於正史的記載,而帶有濃厚的民間傳說的色彩。其中,成就最高、流傳最廣的是《單刀會》。《單刀會》也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之一。

元刻本《單刀會》

  《單刀會》寫三國時魯肅為瞭索還荊州,設下3計,邀請關羽渡江赴宴。關羽智勇雙全,單刀赴會,安然返回。全劇結構單純,手法簡練,以雄渾的曲詞,昂揚的情調,塑造瞭關羽這個叱吒風雲的英雄形象。後世演唱的《訓子》、《刀會》,基本上就是關漢卿《單刀會》的第3折和第4折。

  《單鞭奪槊》立意和《單刀會》相同,描繪和歌頌瞭隋末唐初尉遲恭的英雄事跡。

  《西蜀夢》、《哭存孝》寫的是英雄人物不幸遇害的悲劇。《西蜀夢》寫關羽、張飛死後,鬼魂返回西蜀,向劉備托夢,要求為他們復仇。它不強調當時蜀、吳交戰的環境,而把關羽、張飛之死歸罪於劉封、梅竹(糜竺)、梅方(糜芳)和張達4人的暗害,指斥他們為“賊臣”。《哭存孝》演殘唐五代故事,寫李克用終日飲酒,聽信李存信、康軍利(君立)的讒言,車裂瞭李存孝。李存孝之妻鄧夫人痛哭申辯。李克用酒醒後,十分悔恨,也車裂瞭李存信、康軍利(君立),和鄧夫人同在靈前哭奠李存孝。李存信和康軍利(君立)不通武藝,隻會唱歌跳舞,以挑撥、陷害為能事,是兩個諂媚小人的形象。《西蜀夢》、《哭存孝》劇中的反面人物,最終落到瞭梟首和五馬分屍的下場,這體現瞭關漢卿對他們的憎恨。關漢卿對關羽、張飛和李存孝之死的同情和憤懣,則寄寓著他對歷史上以及現實生活中一再發生的宵小弄權、忠良不得善終的現象的不滿。

  關漢卿雜劇的成就和特色 

  1.關漢卿雜劇中的主角,寫得最多的最出色的是一些普通的婦女。在關漢卿的筆下,這些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組成瞭燦爛奪目的畫廊。童養媳竇娥,妓女趙盼兒、杜蕊娘、謝天香,寡婦譚記兒,張珪妻,婢女燕燕,繼母王婆婆,少女王瑞蘭,等等,各具性格特色,無不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她們絕大多數出身卑賤,社會地位低微,遭受著來自封建統治階級的種種欺凌和迫害。她們都是關漢卿周圍生活著的人物的寫照。關漢卿懷著極大的同情,描寫瞭她們悲慘痛苦的境遇,刻畫瞭她們正直、善良、聰明、機智的性格,贊美瞭她們強烈的反抗意志,歌頌瞭她們敢於向黑暗勢力展開搏鬥,甚至死而不屈的英勇行為。

  至於那些壓迫者、剝削者,關漢卿也勾勒瞭他們的醜惡嘴臉。權豪勢要魯齋郎、楊衙內、葛彪,贓官桃杌,地痞張驢兒,花花公子周舍,等等,無不兇惡狠毒,貌似強大而實際腐朽無能。關漢卿既寫出瞭他們耀武揚威地壓迫、剝削人民的罪惡行徑,也寫出瞭他們在人民的反抗下一一遭到懲罰和愚弄,這就向觀眾揭示瞭一條生活真理:隻要進行巧妙的、堅決的鬥爭,就可以打敗敵人。

  圍繞著以上兩類人物而產生的悲劇或喜劇,都表現和反映瞭封建社會的兩個主要階級的對立。這構成瞭關漢卿許多重要作品的共同的主題。

  2.關漢卿的雜劇內容具有強烈的現實性,他是一位現實主義的藝術傢。關漢卿的時代,政治黑暗、腐敗,社會動蕩不安,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突出,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關漢卿的雜劇深刻地再現瞭元代的社會現實,充滿瞭濃鬱的時代氣息。它們反映的生活面比較廣闊,許多情節體現瞭元代那個特殊的時代、政治、社會的特征。《竇娥冤》中,高利貸的盤剝,逼得竇天章把親生女兒送到債主傢裡去作抵押品。竇娥的悲劇實際上早在她的童年時期便已經開始瞭。《蝴蝶夢》中,皇親葛彪“打死人不償命”,相反的,王傢三兄弟為父親報仇,打死葛彪,卻要為他抵命。這曲折地反映出元代法律的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性質。關漢卿正是在葛彪、魯齋郎、楊衙內等封建特權人物的典型形象上寄寓著他對當時蒙古族上層分子所進行的無情批判和嚴厲譴責。

  3.關漢卿的雜劇裡彌漫著戰鬥的精神。關漢卿接近下層人民,深知人民的疾苦和願望,所以他能在真實地反映元代社會生活的同時,愛憎分明地描寫瞭壓迫者、剝削者的失敗和被壓迫者、被剝削者的勝利,熱烈地表達瞭人民群眾反抗的呼聲。他經常發掘出現實生活中有積極意義的、美好的事物,並藝術地予以反映。他熱烈歌頌那些敢於反抗、善於鬥爭的人物,對當時的觀眾起著啟發和教育的作用。其中一些優秀的作品總是形象地告訴人們,如何面向人生,積極戰鬥,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手段,以打擊敵人,爭取勝利。在他的作品裡,戰鬥精神和樂觀主義精神總是互存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也總是不同程度地結合在一起的。

  4.關漢卿非常重視舞臺藝術的實踐。他的優秀作品都有長期的舞臺生命。在關漢卿的雜劇中,情節的進展自然而有層次,人物和事件的安排都很符合舞臺演出的要求,甚至劇中次要人物的出場都是不可或缺的。例如《竇娥冤》中的賽盧醫前後3次出場,都在故事情節發展的環節上起著銜接的作用。結構緊湊,手法簡練。再如《拜月亭》全劇4折,敷演瞭錯認、旅店、拜月和團圓等重要關目,把廣闊的生活圖景和豐富的故事情節集中在這樣4個場面之中,表現瞭作傢高度的剪裁本領。此外,場次的設置和高潮的安排也都富有匠心。如《單刀會》的主角直到第3折才正式登場,而在前面兩折裡,借喬公和司馬徽之口,介紹瞭關羽的英雄業績,為關羽的登場制造瞭氣氛。又如《蝴蝶夢》中的王氏,她的後母身份,以及誰是她的親生兒子,一直到公堂上的最後關頭,在包拯的懷疑和追問下,方才由她本人說破。這個戲劇性高潮的出現,使故事情節有瞭突破性的進展,人物的性格和情操也得到明晰的展現。這都顯示瞭關漢卿戲劇藝術的功力之深。

  5.關漢卿熟悉人民語言,努力吸收和提煉人民的口頭語言,豐富自己的藝術表現力,在文學語言方面起到瞭開一代風氣的作用。關漢卿作品中的語言,不避俚俗,自然、真切、質樸,沒有藻飾和堆砌的痕跡,處處註意到人物語言的個性化。竇娥、趙盼兒、譚記兒、王瑞蘭等人的語言,隨著身份、性格的區別,生活環境的差異,往往顯示出不同的色彩。賓白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大量地采用瞭方言俚語。曲詞鮮明生動,有時明白如話,有時錘字煉句,富有詩情畫意。而在他的許多作品裡,各自的曲詞和賓白在語言風格上一致。在元代雜劇作傢中,關漢卿被認為是本色派的代表人物,這主要是由於他藝術語言的本色可以和王實甫、白樸等文采派作傢明顯地區別開來。

  關漢卿是一位偉大的戲曲作傢,在中國戲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被後人列為“元曲四大傢”之首。他的《竇娥冤》等作品是元雜劇傑出的代表作。金元雜劇現知530餘目,他一人的作品就占瞭十分之一以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關漢卿的作品受到瞭前所未有的重視。1958年,曾作為世界文化名人,在國際上和中國國內展開瞭關漢卿戲劇創作700年紀念的活動。同年6月28日晚,中國至少有100種不同的戲劇形式,1500個職業劇團,都在同時上演著關漢卿的劇本。

  關漢卿雜劇的版本 現存關漢卿雜劇作品18部,分別見於以下各書:

  《古今雜劇三十種》,元刊本    4種

  《元明雜劇》,明脈望館鈔校本     7種

  《古名傢雜劇》,明萬歷龍峰徐氏刊本  9種

  《古今雜劇選》,息機子編選,明萬歷刊本 1種

  《元人雜劇選》,明萬歷顧曲齋刊本   4種

  《元曲選》,臧懋循編選,明萬歷雕蟲館刊本 9種

  《柳枝集》,孟稱舜編選,明崇禎刊本  2種

  《酹江集》,孟稱舜編選,明崇禎刊本  1種

  上列8種版本的情況約可分為3類。①元刊本,就曲詞看,最接近於原作,但說白大都被刪略。②明鈔本,自明代宮廷劇團傳出,來源可信,但經過加工,包括增益、刪削和改動,和原作有一定的距離。《古名傢雜劇》、《古今雜劇選》、《元人雜劇選》3種明刊本屬於明鈔本系統。③臧懋循《元曲選》本,它對後代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流行,但它對原作改動較多,特別是在語言方面。《柳枝集》本和《酹江集》本基本上屬於《元曲選》系統,但有時卻取舍於明鈔本系統和《元曲選》系統之間,並不完全追隨在《元曲選》的後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版的《關漢卿戲曲集》(吳曉鈴、單耀海、李國炎、劉堅編校,1958)收輯瞭現存18部作品的各種版本,加以整理,且附有詳細的校勘記。(見彩圖)

關漢卿畫像1958年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戲劇創作七百年紀念 李斛作

明萬歷顧曲齋刻本《望江亭》插圖

明萬歷博古堂刻本《蝴蝶夢》插圖

\ n

在北方昆曲舞臺上演出的關漢卿《單刀會》(侯永奎飾關羽,程增奎飾周倉)

在河北梆子舞臺上改編演出的關漢卿《竇娥冤》(劉玉玲飾竇娥,陳桂蘭飾蔡婆)

在川劇舞臺上改編演出的關漢卿《望江亭》(楊淑英飾譚記兒,笑非飾楊衙內)

  

外文譯本書目

英文

 G.T.斯湯頓翻譯的圖理琛的《異域錄》(Narrative of the Chinese Embassy to the Khan of the Tourgouth Tartars in the Years1712,13,14 and15),有《竇娥冤》的梗概譯文,題為《士女雪冤錄》(The Student’s Daughter Revenged),1821年在倫敦出版。

 A.E.朱克著《中國戲劇》(The Chinese Theatre)一書,有《竇娥冤》第3折《斬竇娥》的節譯文,1925年由波士頓佈朗公司出版。

 Hsieh Chen-ooi 的博士論文《竇娥冤主題的演變》(Evolution of the Theme of Tou O Yüan),附有《竇娥冤》的譯文,1974年由俄亥俄州立大學出版社出版單行本。

法文

 A.P.L.巴贊翻譯的《竇娥冤》( Le Ressentiment de Teou-Ngo),收入其譯著的《中國戲劇》( Théâtre chinois ou choix de pièces de théâtre composéesous les empereurs mongols traduites pour la première fois sur le texte original précedées d’une introduction et accompagnées de notes…)一書,1838年由巴黎皇傢印刷所出版。

 徐仲年譯著的《中國詩文選》( Antologie de la littérature chinoise des origines à nos jours…)一書,有《竇娥冤》的片段摘譯文,1933年由巴黎德拉格拉夫書局出版。

德文

 R.戈特沙爾編著的《中國戲劇》(Das Theater und Drama der Chinesen)一書中,有《竇娥冤》的評介及片段譯文,是根據巴贊的法譯文所轉譯,1887年由佈雷斯勞(今波蘭弗羅茨瓦夫)特雷文特出版社出版。

日文

 宮原民平譯的《竇娥冤》,收入《古典劇大系》第16卷內,1926年由東京近代社編輯出版。

 楊憲益和戴乃迭合作譯著的《關漢卿戲劇選》(Selected Plays of Kuan Han-Ch’ing),1958年分別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及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出版。

參考書目

《關漢卿研究論文集》,古典文學出版社,上海,1958。

《關漢卿研究》(一),中國戲劇出版社,北京,1958。

《關漢卿研究》(二),中國戲劇出版社,北京,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