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流行的說唱伎藝。它的特點是歌唱時主要用鼓伴奏,一個節目不論有幾段唱詞,均以一個詞調反復應用。表演形式分為隻唱不說和有說有唱兩種。隻唱不說的,短者隻用1首詞,如侯寘的“金陵府會鼓子詞”,用〔新荷葉〕或〔點絳唇〕,呂渭老的“聖節鼓子詞”,用〔點絳唇〕;連用2首的,如姚述堯的“聖節鼓子詞”用〔減字木蘭花〕2首;篇幅較長的,如歐陽修的“十二月鼓子詞”,連用12首〔漁傢傲〕,分詠12個月的景色。有說有唱的鼓子詞,說的部分,有隻用在節目開始時類似“致語”的小序,詞詞用駢文,格局比較固定,如歐陽修詠西湖景物的11首〔采桑子〕,首有“西湖念語”,最後說:“乃知偶來常勝於特來,前言可信;所有雖非於己有,其得己多。因翻舊闋之辭,寫以新聲之調,敢陳薄伎,聊佐清歡。”李子正詠梅花的10首〔減字木蘭花〕,序文後說:“試綴蕪詞,編成短闋,曲盡一時之景,聊資四座之歡。女伴近前,鼓子祇候。”說唱相間運用的,僅見趙令畤《元微之崔鶯鶯商調蝶戀花》一種,它開始一段介紹全篇說:“夫傳奇者,唐元微之所述也。……今於暇日,詳觀其文,略其煩褻,分之為十章;每章之下,屬之以詞,或全摭其文,或止取其意。又別為一曲,載之傳前,先敘前篇之義。調曰商調,曲名〔蝶戀花〕。句句言情,篇篇見意。奉勞歌伴,先定格調,後聽蕪詞。”然後是一段唱接一段說,直至篇尾。全篇共用〔蝶戀花〕12首。現存鼓子詞都是封建時代知識分子階層寫景抒情之作,多用於朝廷州府筵席宴會。對後世影響較大的《元微之崔鶯鶯商調蝶戀花》。用敘事體說唱唐代作傢元稹的《鶯鶯傳》,將崔鶯鶯故事播之聲樂,形之管弦,對後來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和演唱西廂記內容的雜劇以及南戲的產生起瞭一定的作用。明代編刊的《清平山堂話本》中有《刎頸鴛鴦會》1篇,說唱蔣淑珍和鄰人朱秉中相戀被丈夫張二官殺害的故事,唱詞用〔醋葫蘆〕10首,可能是源於宋代的民間鼓子詞,但尚待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