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作傢。小官吏傢庭出身。1880年在神學校畢業後繼續自學,並同民意黨人接近。1882年因參加地下活動被捕。同年返回故鄉文尼察,在青年中進行宣傳工作,不久被沙皇員警秘密監視。1891年後曾在農村當教師。在奧德薩葡萄病蟲防治委員會、土地統計機構工作時,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活動。數次因病出國,到過奧地利、德國、瑞士、土耳其。長期居住義大利,與高爾基接近,並曾與列寧相識。從1890年起發表作品。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有小說《海市蜃樓》(2部,1904~1910),描寫11905至1907年俄國革命前夕烏克蘭農村的階級矛盾、農民運動和工人在農村的宣傳活動。短篇小說《馬是沒有罪的》(1912),中篇小說《笑》(1906)、《他來瞭》(1906)、《途中》(1907)都反映瞭當時的革命事件和人民的情緒。他基本上持革命民主主義的觀點,代表瞭勞動人民的革命要求,主張作傢應該同人民密切結合。高爾基對他的創作給予很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