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於傳統戲衣的表現古代女子的新式戲曲服裝。1915年由梅蘭芳始創。先在《嫦娥奔月》等神話戲中進行嘗試,後擴大運用於紅樓戲及其他新戲中,塑造瞭嫦娥、林黛玉、虞姬、洛神、西施等一系列藝術形象。這類服裝,是以古仕女畫和雕塑為參考,結合歌舞表演的需要設計、製作的。它與傳統戲衣相比,主要有如下特點:①傳統的旦腳服裝總是衣長裙短,古裝則是衣短裙長;②傳統的扮法,裙子多系在上衣的裏面,古裝則相反,裙子多系在上衣的外面,從而加強瞭胸、腰部位的刻畫;③傳統的寬袖戲衣的袖子子是肥而且直的,古裝的袖子,從肥大的袖口往上窄,窄到抬肩,愈收愈小,做成斜角形,其水袖也比一般戲衣的要長些(也有不用水袖的);④古裝在用料、用色和花紋裝飾上,也比傳統戲衣輕盈、淡雅、瀟灑。此外,穿古裝時,發式也作瞭改變,不梳傳統的“大頭”,而梳“古裝頭”,其特點是:發髻不在腦後而在頭頂,梳成“呂”字形或“品”字形等,後面用披著的長發代替“線尾子”。這些裝扮,為京劇舞臺表現古代女子增添瞭新的樣式,也影響到其他戲曲劇種。梅蘭芳認為,不能全拿它來代替傳統的扮相,“兩者可以並存”,以利於舞臺藝術的多樣化(《梅蘭芳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