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釚

  清代詞人。字電發,號虹亭,又號菊莊,吳江(今屬江蘇)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會當外轉,乞歸,後以原官起用,辭不就。

  徐釚的詞,以詠懷唱和為主,有些作品隱約流露露瞭民族意識。格調由華秀而趨於蒼老沉著。丁澎序其集說:“便娟芊麗”,吳藹跋其集稱“菊莊以弘博絕麗之才,落魄不羈,偶為小詞,故多驚艷語”,提出瞭其詞作的一個較突出的特點。如〔蝶戀花〕《客中感春》、〔卜算子〕《春恨》、〔一剪梅〕《春夜》等,都有這些特色。但他也有少數感慨豪宕之作,如〔望海潮〕《登吳山絕頂》、〔念奴嬌〕《題陳其年烏絲詞》等,故王嗣槐序其集,又以為庶幾“艷而不流於靡曼,淡而不入於枯寂”。其詞曾被朝鮮貢使仇元吉以金餅購去,流傳域外。

  徐釚在詞學上最大的貢獻是編纂第一部大型詞學理論資料著作《詞苑叢談》12卷,成稿於康熙十七年(1678)。收錄自晚唐到清中葉詞人的故實、詞作,以及歷代的評論,分為體制、音韻、品藻、紀事、辨證、諧謔、外編等七門,其中以“品藻”和“紀事”篇幅最多。《詞苑叢談》收錄書籍數百種,但不註明出處。後來馮金伯將此書刪十之一,增十之三四,增旨趣、指摘兩門,改外編為餘編,補明出處,編成《詞苑萃編》24卷,於嘉慶十年(1805)刊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唐圭璋《詞苑叢談》校註本,校正各版錯誤,且於原書各條下補註引書的出處。

  著作尚有《南州草堂集》、《菊莊詞》、《續本事詩》等。

徐釚手跡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