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市政局市政總署文化署直接領導的職業劇團。成立於1977年。袁立熏任經理。1979年1月起,鐘景輝任藝術總顧問。1983年6月至1985年6月,楊世彭為第一任藝術總監。第二任藝術總監是陳尹瑩。劇團由藝術總監1人,藝術總顧問1人,名譽顧問3人,經理、高級副經理各1人,共同主管劇團的藝術和行政事務。

  1977年8月開始首次職業季演出時,導演、演員均為特約。1978年開始的第二演出季招聘瞭10名職業演員(稱全職演員),此後後不斷擴充,80年代已有20多名全職演員與學員。他們之中約1/3系大陸赴港的演員,約1/3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受過戲劇專門訓練,其餘為香港當地的演員。此外,劇團還擁有20多位專職的技術、行政人員和眾多的兼職演員。劇團的經費,除少量靠演出收入外,主要由市政委員會提供。

  劇團成立的宗旨,是推廣粵語話劇及鼓勵本港話劇人士參與工作。劇團每年演出六七出大型劇目,同時到港九各學校及社區中心進行兒童劇及試驗性獨幕劇的巡回演出,參加市政委員會組織的每年一度的戲劇匯演和兒童劇比賽,並組織各種戲劇講座。從1983年開始全年度演出。

  香港話劇團演出過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改名《禁葬令》),W.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改名《王子復仇記》)、《羅密歐與朱麗葉》、《麥克白》(改名《殺君記》),莫裡哀的《醉心貴族的小市民》,H.易卜生的《海達·加佈勒》、《人民公敵》,А.П.契訶夫的《海鷗》,B.佈萊希特的《高加索灰闌記》,E.奧尼爾的《直到夜晚的漫長一天》,P.舒化的《馬》、《莫紮特之死》,A.克裡斯蒂的《控方證人》,P.韋斯的《馬拉/沙德》,B.克拉克的《究竟是誰的生命》,M.諾曼的《鐵窗》,洪深的《五奎橋》、《香稻米》,曹禺的《日出》,陳白塵的《阿Q正傳》,陽翰笙的《太平天國》以及當地編導創作改編的《竇娥冤》、《西太後》、《溥儀》、《青春的價值》、《喬峰》、《雪山飛狐》等戲劇。還演出瞭R.泰戈爾的《孩童世界》及本地創作的《今晚我地爆肚》、《龍舞》、《彈子風波》、《大路》、《一條線》、《暖毛毛》等兒童劇。

  面對電影電視的強力競爭,劇團努力發揮舞臺演出的特點,一方面不斷向觀眾介紹西方各戲劇流派的新觀念、新技法,進行各種舞臺實驗和小劇場演出;一方面公開征求劇本,鼓勵本地作者創作反映現實生活的劇目;同時對一些名著進行改編,使其通俗化、地方化,並用粵語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