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詩人、散文傢。父親是拿破崙遠征軍中的醫官,母親早死。他在巴黎遠郊瓦盧瓦長大,這地區風景秀麗,富於民間傳說和幻夢色彩,給詩人很深的感受。中學時與戈蒂耶同窗,後來同為浪漫派詩人,然而兩人發展的方向迥然不同。戈蒂耶雕詞琢句,追求形式美;奈瓦爾的組詩12首十四行詩《幻景》則富於音樂美,用神秘的詞語表達他對宇宙的幻覺,像行雲流水。散文《西爾葳》(1854)、《奧蕾麗亞》(1855)等篇,寫瓦盧瓦地區風物與童年的回憶,呈現一片夢幻氣氛,像是現實又像是超現實,這是後後來的象征派詩歌和超現實主義文學的淵源。

  奈瓦爾曾將《浮士德》第一部譯成法文,深得歌德贊賞。曾遠遊埃及、君士坦丁堡等地,寫成《東方遊記》(1851)。1851年精神病復發。1855年自縊身死。

  奈瓦爾一生在貧病中度過,著有許多富有特色的作品,例如十四行詩集《抒情節奏小頌詩》(1835)、《幻景》(1854),劇本《萊奧·佈卡》(1839),抒情散文集《火焰姑娘們》(1854)。他給讀者印象最深的作品是抒情散文和故事,其中所描寫的少女們的形象,都是他少年時期的戀人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