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佈拉斯科·伊巴涅斯

  西班牙小說傢、政治傢。生於巴倫西亞一商人傢庭。卒於法國芒通。曾在巴倫西亞學過法律。16歲時離傢去馬德裡,在一傢出版社當抄寫員,並積極參加政治活動,組織政黨,領導開展民主共和運動。曾連續6次被選為巴倫西亞的的議會代表。擔任過巴倫西亞“塞姆佩雷”和“普羅梅特奧”出版社總編輯。1889年因牽涉一樁政治密謀事件被迫流亡法國。1891年回國,創辦具有共和主義思想的《人民報》。1895年因反對西班牙對殖民地的戰爭遭到政府通緝,逃離巴倫西亞。1898年回國後被捕,不久因巴倫西亞再次選舉他為議會代表而獲釋。1903年後主要從事文學創作。1909年,去南美旅行,和西班牙僑民中的600多名工人在阿根廷的巴塔戈尼亞和北部地區創建瞭名為“塞萬提斯”和“新巴倫西亞”兩塊墾殖地。1910年,由於缺少資金,墾荒事業失敗。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遷居巴黎,積極參加支持協約國的活動。1916年,法國政府授予“榮譽軍團騎士”勛章。1920年赴美國訪問,獲得喬治·華盛頓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21年回巴倫西亞,繼續反對獨裁統治。晚年因組織反對君主政體活動再次被迫流亡法國。

  佈拉斯科·伊巴涅斯的小說創作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1894~1902)的作品主要描寫巴倫西亞地區人民的生活和風俗習慣,地方色彩濃厚。如寫資產階級的《稻米與單桅漁船》(1894),寫漁民生活的《五月花》(1895),短篇集《巴倫西亞故事》(1896)和寫農村生活的《茅屋》(1898),以及寫農村青年的愛情的《蘆葦和泥淖》(1902)等。

  第二時期(1903~1909)的作品題材比較廣闊,采用自然主義或印象主義的手法,描寫社會黑暗,反映勞動人民的痛苦,對統治者和教會的壓迫發出瞭抗議。作品有《大教堂》(1903)、《闖入者》(1904)、《釀酒廠》(1905)、《遊民》(1905)。

  第三時期(1910年以後)的作品題材更為廣泛,其中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啟示錄的四騎士》(1916)曾風行歐美各國。這一時期的作品還有以美洲為題材的小說《覓尋金羊毛船上的水手們》(1914)、《所有人的土地》(1922)和《卡拉菲婭女王》(1923);描寫戰爭的小說《我們的地中海》(1918)、《女人的仇敵》(1919)、《戰爭故事集》以及探險小說《女人的天堂》(1922)。他的遊記有《一個小說傢的世界之行》(1924)。

《五月花》封面

  

參考書目

 Emilio Gascó Contell,Genio y figura de Blasco Ibáñez,agitador,aventurero y novelista,Valencia,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