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俄羅斯作傢。1916年於基輔醫學院畢業,當過幾年鄉村醫生。1919年起從事文學創作。1920至1926年在《汽笛報》工作,寫瞭不少諷刺小說和散文。1925年寫成長篇小說《白衛軍》(沒有全文發表),1926年改編成劇本《土爾賓一傢的命運》,描寫一批白衛軍官不同的命運,客觀上反映瞭十月革命後白衛軍的不可避免的崩潰。其他劇本有《卓伊金的住宅》(1926)、《逃亡》(1928)、《紫紅色的島嶼》(1928)、《莫裡哀》(1936)、《最後的日子》(即《普希金》》,1940)。散文作品有傳記體小說《莫裡哀》(1962)和長篇小說《大師和瑪格麗特》(1966)。他一味揭露社會陰暗面的創作傾向,曾經受到批評。他有不少作品在死後才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