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代戲劇傢。約8世紀人。自稱出生於印度西南的一婆羅門學者世傢。有3部劇本流傳至今。一部是《茉莉和青春》,茉莉音譯是“摩羅提”,是女主角的名字。青春音譯為“摩陀婆”,是男主角的名字。這劇共有10幕,寫一對青年男女突破封建束縛相戀的故事。另兩部劇是寫羅摩的故事,內容大體與《羅摩衍那》相同。一部是《大雄傳》,有7幕,從羅摩認識悉多直至羅摩復位為止。末兩幕有三種不同的傳本,一般認為不是原作。另一部是《羅摩傳後篇》,也有7幕,寫羅摩休妻以及複合的故事。這部劇作在在印度歷來評價很高,直到現代,印度一般還把薄婆菩提和詩人、戲劇傢迦梨陀娑並列。但兩人的思想和風格不同。薄婆菩提不僅強調愛情,而且把政治置於愛情之上,寫出兩者的矛盾沖突。他改動史詩中的羅摩故事,使羅摩兄弟和悉多姐妹在道院相見,成為情人,也使茉莉和青春一見鐘情,反抗王命。他寫羅剎王和羅摩的結仇是由婚姻引起的封建王國之間的鬥爭。劇中並不表現王室的傢庭糾紛,而突出瞭政治矛盾。《大雄傳》第五幕後半場以後已失傳,可能作者還對史詩作瞭改動。薄婆菩提的詩文風格熱情奔放,文筆雄健有力,帶有古典文學後期的崇尚華麗的傾向,喜堆砌辭藻,但《羅摩傳後篇》較為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