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沅君

  文學史傢、戲曲史傢、作傢。河南省唐河縣人。1923年北京女子高等師範畢業。曾以“淦女士”筆名發表短篇小說多篇。1925年北京大學研究院畢業後,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教學和研究。1932年留學法國,1935年獲巴黎大學研究院文學學博士學位。曾先後任教於金陵女子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東北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山東大學任教,主持該校古典文學教研室,曾任該校副校長,並當選為山東省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著有《中國詩史》、《南戲拾遺》、《中國文學史簡編》(以上與陸侃如合著)、《張玉田年譜》、《古劇說匯》、《馮沅君古典文學論文集》,以及小說集《卷葹》、《劫灰》、《春痕》等。

  《南戲拾遺》發表於1936年《燕京學報》,是繼趙景深、錢南揚等人之後的又一本宋元南戲佚曲輯錄的著作。主要根據的材料是當時新發現的《匯纂元譜南曲九宮正始》(徐於室、鈕少雅合編),共得南戲新目72種,有佚曲增補的南戲43種,擴大瞭學術界對宋元南戲的認識。

  《古劇說匯》收輯瞭著者1935年以後的10年間撰寫的關於古代戲曲的考證文章,共15篇。194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1956年經著者重訂,抽去《南戲拾遺補》、《南戲拾遺補跋》、《元劇中二郎斬蛟的故事》、《古優解補證》4篇,另增加《孤本元明雜劇鈔本題記》一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印出版。這些文章,涉及宋、金、元時期有關戲曲的若幹具體問題。《古劇四考》及《古劇四考跋》,包括《勾欄考》、《路歧考》、《才人考》、《做場考》,考證、探討瞭古代的劇場、演員、劇作者及其團體、戲曲演出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中間對元代重要劇作傢關漢卿等人的生卒年代,也作瞭考證。《說賺詞》及《說賺詞跋》、《〈天寶遺事〉輯本題記》及《〈天寶遺事〉輯本題記跋》、《金院本補說》及《金院本補說跋》,考證、探討瞭對元雜劇的形成有直接關系的賺詞、諸宮調、金院本的曲調、體制演變、作品、演唱等方面的問題。《孤本元明雜劇鈔本題記》一文,就近世發現的《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一書,考證瞭元劇上演時各種腳色“穿關”、“題目正名”的功用、元劇聯套程式。對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有所補充和發展。這部書對所考證、探討的現象和問題,大體上理出瞭眉目,做出瞭貼近事實的銓釋和說明,對研究宋、金、元戲曲和中國戲曲的歷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980年出版的《馮沅君古曲文學論文集》,收錄瞭《古優解》、《南戲拾遺·導言》、《記侯正卿》及1949年以後撰寫的重要戲曲論文13篇。

  馮沅君治學謹嚴,博覽慎思,言必有據。戲曲研究論著所援引的文獻資料豐富充實,文章的註文中也多有參考價值的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