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畫傢。印象主義展覽會的參加者。1839年10月30日生於巴黎,1899年1月29日卒於巴黎近郊的莫雷。父母是英國人,他在巴黎接受教育以後,被送到倫敦一傢商行工作。可是他的興趣在文學和繪畫上。1862年回到巴黎以後,他進C.格賴爾畫室,與C.莫內、P.-A.雷諾瓦、J.-F.巴齊耶結為至交。1863年他與年輕的畫友們一起到楓丹白露附近寫生。1866~1867年先後與雷諾瓦、巴齊耶在一起作畫,探究新技法。他參加過1863年落選沙龍展、1866年沙龍展、18874年第1屆印象派展覽和其他幾屆印象派展覽。他主要畫風景畫,在運用明亮的色調和迅疾的筆觸表現空氣流動和瞬間的水面反射效果上,與莫奈的畫風相近,這方面的作品以《木料場》為代表;但他沒有像莫奈那樣用色團的描繪法來處理和解決光色問題。因而,他的印象派風格的風景畫不及莫奈的作品有宏偉的氣魄和深邃的寫意境界。但是,他的色彩感覺非常敏銳,筆觸也輕快而有變化,作品抒情,有詩意。

  西斯萊的畫風形成有個過程。早期作品如1866年被沙龍接納的《楓丹白露林邊》,可以明顯感到G.庫爾貝的影響。1870年的《聖馬丁運河》,色彩變得更為和諧自然,畫面色調也比較統一。1872年的《阿讓特伊小廣場》,則開始顯示出自己的獨特風格,用微妙的色彩關系來表現有詩意的自然景色,註意對外光的探索。在印象派畫傢中,他的雪景十分精采,他不僅善於從白色和灰色中取得色彩和諧,而且還得心應手地用色調的對比來創造一種喜悅的和樂觀主義的情緒。在這類作品中突出的是《魯弗申的雪》(1874)。70年代中期他的代表作有《馬爾港的洪水》、《洪水泛濫中的小舟》(1876)。之後,他受到莫奈畫風的影響,采用激動不安的構圖和筆觸,但是在這方面沒有取得特別令人滿意的效果。1878年,他自以為已經立足於畫壇,決定離開印象派社團,把作品送往官方沙龍,可是卻遭到拒絕,雖然舉辦過個人畫展,但經濟拮據的情況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從80年代中期起,西斯萊受到新印象派即點彩派的沖擊,在作品中嘗試用點彩的技法。他的晚期作品有轉向表現物象實體感的傾向,色彩也很明亮,但缺乏內在的詩意。

《木料場》

  西斯萊直到逝世前並沒有得到社會的承認,雖然從1890年起他的許多油畫在官方的沙龍展出。他的美學見解是樸素和獨到的,他主張風景畫的情節和主題一定要表現得樸素易懂,使觀眾容易捉摸。要刪除多餘的細節,能使觀者循著畫傢指明的方向去尋味,並使他首先發現作者所神往的地方。在每一幅油畫上總要有叫人喜歡的一塊地方。他還特別強調在風景畫中表現生命感的重要,並且精辟地指出:“能夠在畫中灌註這種生命感的,隻有它的創造者的心靈激動”。

  

參考書目

 Fransois Daulte , Alfred Sisley, Catalogueraisouné de loeuvre peint,Lawsa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