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電影理論傢、藝術史傢。1889年生於緬因河畔法蘭克福,1966年卒於美國紐約。早年當過報紙副刊編輯,寫過小說和一些社會學著作。1933年流亡到巴黎,從事藝術史研究。1941年去美國定居,在紐約現代博物館任職,從事電影史和電影理論研究。主要電影著作有《宣傳和納粹戰爭片》(1942)、《從卡裡加裏到希特勒》(1947)和《電影的本性》(1960)。

  克拉考爾在《電影的本性》一書中建立瞭他的完整嚴密的理論體系。該書的副題::“物質現實的復原”,體現瞭他的中心論旨,因為他把電影看作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其全部功能是紀錄和揭示我們的周圍世界,而不是講述虛構的故事。他研究電影的目的是通過對各類電影的研究,尋找出一條最符合電影本性的發展路線。為此,他詳盡地分析瞭電影的材料和方法,摒斥瞭一切“非電影化”的形式和內容,樹立起他的“電影化”標準。他的結論是,隻有拿著攝影機到現實生活中去發現和攝錄那些典型的偶然事件,才能拍出符合電影本性的影片。克拉考爾被認為是西方寫實主義電影理論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對傳統的故事影片所持的排斥態度引起瞭很多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