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多恩

  英國詩人。出生在倫敦一個富有的天主教五金商人傢庭,母親出身天主教名門。4歲喪父,母親兩次改嫁,他依靠親戚資助於1584年進入牛津大學,因宗教原因未獲學位。他有意仕宦,1591年在倫敦學習法律,對神學、醫學、法學和古典文文學無不涉獵。1593年他哥哥亨利因窩藏天主教教士被捕入獄,死於獄中。1596、1597年他先後參加遠征西班牙加的斯港和亞速爾群島戰役,在軍中結識瞭掌璽大臣埃格頓的兒子。1598年任埃格頓的秘書,被派往議會工作。1601年他秘密同埃格頓夫人的侄女結婚,被投入監獄。獲釋後,失去固定職業。他的朋友國教教會教長摩頓勸他出任教職,他未同意。但他生活潦倒,企圖自殺,寫瞭《論暴死》(約1608)一文。1610年他接受瞭德魯裡爵士的資助,並受到國王詹姆斯一世的賞識。在國王的示意和摩頓的鼓勵下,他撰寫瞭《假殉教者》(1610)一文,攻擊天主教,承認王權的絕對權威,獲牛津大學碩士學位。1611至1612年他隨德魯裡遊歷法、荷。這時仍不肯放棄仕途,1614年又出任議員,但最後不得不於1615年接受國王的意旨,正式出任教職,為王室牧師。國王並授意劍橋大學頒給他神學博士學位。1616年又任法學院牧師。1619年出使德國和波希米亞。1621年任倫敦聖保羅大教堂教長,直至逝世。

  多恩是“玄學派詩歌”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大致可分下列幾類:愛情詩歌、諷刺詩歌、詩體和散文書簡、宗教詩和佈道文等。

  愛情詩歌多是1614年以前的作品,主要收入《歌與短歌》集,共55首,與他的宗教詩同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他的愛情詩貫串著兩條線索,一條是羅馬詩人奧維德愛情詩的傳統,對女性采取懷疑態度,或體現享樂主義思想;另一條線索是特殊構思,大量采用神學、經院哲學的詭辯技巧或利用當代科學發明和發現作比喻,來抒寫愛情。全集中也許隻有若幹首(如《早安》、《破曉》、《周年》)感情比較真摯健康。大部分詩都以死亡、離別為主題,充滿關於靈魂和軀體的神秘思想(如《出神》)。但在彼特拉克式甜蜜的抒情詩風行之時,多恩的抒情詩獨樹一幟,開創瞭一個新流派。他的語言切近口語,構思的情景富於戲劇性,幾乎所有的詩都是直接向對方表述,因而極其生動,而詩歌的節奏、格律也決定於口語的起伏頓挫。多恩的愛情詩以善於分析愛情的性質和心理見長。他的“奇想”在用得恰到好處時,給人以出其不意的新鮮感、深入的聯想和準確感(如把一對即將離別的情侶比作圓規兩腳)。但多數奇想(如把眼淚比作錢幣、地球儀,情侶的血液在一隻跳蚤體內溶合),因缺乏真實情感而顯得喧賓奪主。

  多恩在這一時期還寫瞭《挽歌》20首,《諷刺詩》7首,《警句》若幹則。這些作品都是模仿羅馬“哀歌”體、“諷刺詩”體、“警句”體寫的詩作。《挽歌》內容仍是愛情詩,隻有少數比較溫存和生動。和《歌與短歌》的某些內容一樣,《挽歌》中也有一部分反映瞭當時社會風貌、政治動態和宮廷典型。《諷刺詩》在這方面也比較成功。如第1首用生動的對話諷刺瞭軍官、大法官、清教徒和貴族輕浮子弟等人物;第4首描寫瞭一個充當間諜的天主教耶穌會士;第5首諷刺瞭宦海的升沉,但這些詩大多缺乏深度。他的30多首《詩簡》中以《海上風暴》最出色,內容和形式結合較好,真實的體驗和藝術取得瞭統一。

  在多恩的後期作品中,神秘主義成分日益濃厚,思想矛盾更為突出。早在1601年末完成的詩篇《靈魂的進程》即據畢達哥拉斯靈魂輪回說追溯人類靈魂的歷史。1611和1612年他為德魯裡小女兒忌辰寫的《一周年》和《二周年》則完整地表達瞭他對人生和世界的悲觀看法。在《一周年》裡他看出“整個世界的框架脫節”瞭,人倫淪喪,天地的契合破裂,世界成為“蒼白的幽靈”,“人是渺小可憐的”,這個矛盾隻有在死亡中解決。《二周年》進一步用中世紀神學靈肉說,表明隻有肉體死亡,靈魂才能解放和獲得幸福。

  1615年以後,他寫瞭一系列《聖十四行詩》和其他宗教詩篇、160篇佈道文和一些個人祈禱文。他雖然在90年代就逐漸皈依國教,但內心裡新舊信仰、現世來世的矛盾始終存在。宗教詩篇有時懷疑、憤懣、輕蔑,有時柔順,感情激昂變化。如第10首向死神挑戰,第7首以奇特的意象抒寫不知如何懺悔的矛盾心情,都成名篇。他的佈道文常常現身說法,宣揚悔罪、信仰等教義,勸人把世俗的情欲轉移為宗教熱情。散文風格富有戲劇性,比喻非常生動,有時整篇文章建築在一個比喻上,如把世界比作海洋(第72篇)。他的佈道吸引著倫敦達官貴人、商人、手工藝人、律師、學生和一般市民,他們在露天裡站立兩三小時不倦,最後發出“滿意的嘆息”。

  多恩的詩集於1633年出版,深受讀者歡迎。17世紀有許多詩人摹仿他的作品。18世紀多恩被忽視,塞繆爾·約翰遜不贊成他的詩歌。19世紀早期浪漫主義批評傢柯爾律治和蘭姆開始欣賞他的詩,到瞭20世紀,經過格裡爾遜和艾略特等人的推崇和宣傳,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大為提高。

  

參考書目

 Helen Gardner,ed.,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London,1962.

 Frank Kermode,ed.,Discussions of Donne,London,1963.

 R. C. Bald, John Donne,A Life,London,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