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傢。1868年2月23日出生於麻塞諸塞州一個貧苦黑人的傢庭。就學於3所大學,獲得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和哲學博士學位。曾在亞特蘭大等著名黑人大學任教。他以畢生精力研究美國和非洲的歷史和社會,著有《約翰·佈朗》(1909)、《黑人的重建》(1935)、《黑人的過去和現在》(1939)、《世界與非洲》(1947)等書。這些著作以確鑿的材料和精闢的論述證明黑人曾以他們的才智對美國歷史和人類文明作出瞭貢獻。

  杜波依斯還創作詩歌、、小說和散文。他的散文集《黑人的靈魂》(1903)已譯成多種文字。他的長篇小說《尋取銀羊毛》(1911)主要描寫南部種植棉花的黑人小農經濟與壟斷組織之間的矛盾和鬥爭。長篇小說《黑色的火焰》三部曲包括《曼薩特的苦難歷程》(1957)、《曼薩特創辦學校》(1959)、《膚色的世界》(1961),反映近百年來美國黑人的苦難、理想與鬥爭,以及黑人在歷史洪流沖擊下的覺醒。

  從19世紀90年代起,杜波依斯投身於美國和非洲黑人的解放運動。他是泛非運動的創始人,也是美國有色人種協會的創建者之一,並任協會的機關刊物《危機》的編輯達24年之久。在黑人解放運動中,他一貫堅持進行積極鬥爭,反對妥協投降。美共領袖威廉 .福斯特曾稱他是“黑人的一個最偉大的代言人”,是“黑人的新的傑出領袖”。

  杜波依斯同情和支持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他曾在美國為中國福利會籌募基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他寫信給宋慶齡,引中國為“真正的兄弟”,並為中國在世界上“升到應有的地位”而“滿心歡喜”。1959和1962年他兩次訪問中國。

  1961年,杜波依斯參加美國共產黨;同年應加納總統的邀請,遷居加納,加入加納國籍,主持編纂《非洲大百科全書》。1963年8月27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