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杜亞美

  法國小說傢。在大學醫科和生物系畢業,當過醫生。早期從事詩歌和戲劇創作,後期以寫小說、雜文、遊記、回憶錄、文藝評論為主。1935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曾任學院終身職的秘書。

  杜亞美美出身巴黎勞動人民傢庭,在中學時期已開始文學創作。1906至1908年組織文藝團體“修道院”,自已經營印刷出版業務。兩年後即解散。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任《法蘭西信使》月刊的文藝評論欄主編。大戰期間以外科軍醫身份參加前線傷兵救護工作,曾目睹傷員的慘狀和痛苦。他認為戰爭不但損害人類的肉體,而且摧殘他們的靈魂,使人間變成地獄,因此提出要消滅戰爭,首先要消滅人間地獄。他認為“唯有人類潔凈的心靈才能拯救世界”。他根據這一段經歷寫成的第一部反戰小說《受難者》(1917),以沉痛的筆調,真實細致的描寫,激起讀者對受傷者的同情和對戰爭的憎恨,成為與巴比塞的小說《炮火》齊名的作品。以後他發表瞭《受難者》的續篇《文明》,獲得龔古爾文學獎。杜亞美從戰爭談到文明,認為文明僅存在於人類的心靈中。1919年發表的散文《世界的占有》中,作者認為人類的幸福是依靠對世界的認識而存在,而這種認識是內心的、神秘的、深奧的。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杜亞美創作瞭詩歌、劇本、小說,著名的多卷本小說《薩拉萬的生平與遭遇》(1920~1932)寫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尋求個人解放和思想自由的悲劇;《帕斯基埃傢史》(1933~1945)寫一個生物學傢個人奮鬥和幻想破滅的過程。作者在這些作品中,采取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結合的創作方法,通過醫生特有的準確而仔細的觀察力,描繪瞭法國20世紀20年代與40年代之間的社會狀況,反映瞭一些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占領軍下令焚毀他的作品,並禁止發表他的新作。戰後杜亞美不僅完成《帕斯基埃傢史》最後的第10卷,還寫出回憶錄《光明照耀的生活》(1944)以及文學評論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