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作傢。名凝績,字紫東。陝西乾縣人。清貢生。從小受舊學薰陶,工詩善畫,及至戊戌變法,又受到新學的影響。1902年,考入陝西省第一所新式學校──三原宏道高等學堂。1908年以後,相繼在西安府中學、健本學校任教員和校長。1910年加入同盟會。1914年,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陝西護國軍樹起討袁旗幟,範紫東為之起草瞭討袁檄文。此後,范紫東在李桐軒、孫仁玉等創辦的易俗社裏,兼任編輯、評議員、評議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范紫東任西安市文史研究館館長。

  在長達40年期間,范紫東為易俗社編寫瞭大、小劇本68部,是影響較大的秦腔劇作傢之一。在他的劇作中,破除封建教條,揭露道學虛偽,提倡婚姻自主是一項重要內容。主要作品有:《春閨考試》(1915)、《金蓮痛史》(1916)、《軟玉屏》(1917)、《三滴血》(1918)、《戰袍緣》(1919)、《大學衍義》(1920)、《翰墨緣》(1935)、《女兒經》等。《春閨考試》描寫鄭國公孫楚與公孫黑爭親,小姐徐瑞雲以才選婿的故事。《大學衍義》則是一出揭露偽道學的戲劇小品。《三滴血》是這類作品的代表作,戲中通過知縣晉信書滴血斷案的故事,諷喻那些不調查實情,專以生吞活剝書本為能事的人。戲中的晉信書是個塑造得較成功的藝術形象。借助古代英雄事跡,提倡民族氣節,是范紫東劇作另一項重要內容。主要作品有:《玉鏡臺》(1915)、《三知己》(1931)、《鴛鴦陣》(1941)、《盜虎符》(1943)、《伉儷會師》(1945)、《李廣射虎》(1948)等。《玉鏡臺》以東晉十六國為背景,表彰溫嶠、祖逖、陶侃等決心恢復中原的愛國行為。《三知己》歌頌史可法英勇就義的不屈精神。《鴛鴦陣》描寫戚繼光抗倭的英雄業績。范紫東還以中國近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為內容,編寫瞭《宮錦袍》(1930)、《頤和園》(1931)、《秋風秋雨》(1932)、《關中書院》(1933)、《新華夢》(1947)等劇本。《關中書院》以鴉片戰爭為背景,反映林則徐等人堅決禁煙、抵禦外侮的正義行動。《宮錦袍》以中法戰爭為背景,歌頌民族英雄劉永福的事跡。《頤和園》肯定光緒帝變法維新,反對慈禧太後專權誤國,對戊戌變法作瞭正面的評價。《秋風秋雨》贊揚革命黨人秋瑾、徐錫麟為刺殺安徽巡撫恩銘一案被捕,而視死如歸的精神。《新華夢》則揭露瞭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陰謀。這些戲與時代的脈搏息息相關,表現瞭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和振興中華的熱忱。范紫東的劇作,題材寬闊,構思精巧,情節曲折,語言雅俗共賞,適合於舞臺演出。他的創作豐富瞭秦腔的上演劇目,也一再被其他劇種移植演出。范紫東的劇作也存在著思想上和藝術上的弱點,如戲中反映的歷史觀往往有落後和保守的一面;有些劇目過分追求情節的曲折,而忽視人物形象的塑造。

  范紫東還著有《樂學通論》、《關西方言鉤沉》、《關西周秦石刻摹本》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