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卡萊爾

  英國散文傢、歷史傢。生於蘇格蘭農民傢庭。早年深受加爾文派宗教思想的影響,反對教會的煩瑣教義。1821年開始學習德國文學與哲學,曾撰寫《席勒傳》(1823~1824),並翻譯過歌德的小說《威廉·邁斯特》第1部(18244)。

  1833至1834年著《成衣匠的改制》,假托一個德國哲學傢的生平與見解,實際帶有自傳性質。它的第1部分講“衣服的哲學”,作者認為整個宇宙是披蓋著萬物的一套衣服。第2部分敘述這個哲學傢早年失戀後思想變化的3個階段:“不斷的否定”、“冷漠的中心”和“不斷的肯定”。這部作品的行文,有時幽默,有時憤世嫉俗,有時跡近怪誕。它出版之初曾遭到許多評論傢的非議,幾年之後才因它有助於啟發人們懷疑和思考而得到重視。

  卡萊爾的基本哲學思想是:世界上一切現象都是“神聖的理念”的體現,因此是唯心的;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意識到瞭“神聖的理念”。他在生活十分困難之時開始寫作《法國革命》一書,於1837年出版。他用唯心主義的觀點,把法國革命解釋為對王朝和貴族的愚蠢和自私的報應。

  卡萊爾成名後,曾到各地演講,其中一部分講演稿於1841年出版,書名為《論英雄、英雄崇拜和歷史上的英雄事跡》。書中評介瞭作者認為的各種英雄人物,如希臘、羅馬神話中的英雄,先知穆罕默德,詩人但丁和莎士比亞,約翰遜和彭斯,教派創始人路德和諾克斯,政治傢克倫威爾和拿破侖,等等。兩年後,他在《過去和現在》一書中進一步闡述瞭他的英雄觀,認為歷史上強有力的人物推動歷史的前進,發揮瞭值得稱頌的作用,而當前19世紀的一些領導人昏憒、軟弱,因此社會充滿混亂。卡萊爾後來的著作,如《克倫威爾》(1845)、《普魯士腓特烈大帝史》(1858~1865)等,也表達瞭他的這種觀點。同樣,卡萊爾的文學評論也是企圖闡明詩人是怎樣意識到並展示“神聖的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