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曲種。用壯語或桂北官話演唱。相傳產生於唐代,是在民間跳神的基礎上演變而成,因主要伴奏樂器蜂鼓而得名。蜂鼓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縣東江一帶的壯族村鎮。從前每逢年節或祈禱豐年時都要演唱蜂鼓,除祭神驅邪、消災祈福的內容外,還演唱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唱本都是七言韻文的長篇唱詞。蜂鼓由一人說唱,以唱為主,並有簡單的舞蹈動作。伴奏樂器除蜂鼓外,還有小堂鼓、鑼、鈸等打擊樂器,後又增添瞭嗩吶。蜂鼓的唱腔原有幾十個曲牌,後來失傳很多,現存7種曲牌,有〔呼溜亮裏調〕、〔〔呼兒溜調〕等。傳統曲目有《莫一大王》、《佈伯》、《三元》、《盤古王》、《梁祝》、《三國》等。新編曲目有《老李煮雞》、《農機迷》、《老李和小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