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評話演員。福建省閩侯縣人。19歲拜阿清學藝,由於他謙虛好學,博採眾長,刻意鑽研,逐漸形成瞭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20年代蜚聲曲壇的“福州評話三傑”之一。他在藝術創作中堅持從生活出發,嚴肅認真,愛恨分明。他演出的傳統書目深切同情被壓迫被剝削人民的悲慘命運,大膽揭露統治階級的兇殘暴虐。其結構嚴謹,情節動人,人物性格突出,語言生動活潑。他的說唱字正腔圓,明朗流暢,唱腔悠揚清亮,尤以柔和婉轉見長。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他對原有的簡單的評話曲調進行瞭改革,吸收瞭瞭閩劇、山歌、民謠的一些曲調,豐富、發展瞭福州評話的表現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春生經常帶領學員走山鄉、串漁村,為廣大群眾演出。他加工整理的傳統書目有《蝦米俤》、《瑞雲哀史》、《百花白綾帕》、《大鬧江南城》、《玉螃蟹》等,編演瞭《一字值千金》、《九命沉冤》、《赤水巖》、《焦裕祿傳》等反映社會主義新生活的書目。中國曲藝傢協會福建分會編選出版瞭《陳春生評話選集》。

  1956年,陳春生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曲藝傢協會理事,中國曲藝傢協會福建分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