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說。全稱《精忠演義說本嶽王全傳》,題“仁和錢彩錦文氏編次”,“永福金豐大有氏增訂”。錢、金二人生平均不詳。共20卷80回,卷首有金豐序。此書於清代乾隆年間被查禁,又金豐序標年為甲子,清代在乾隆以前,“甲子”為康熙二十三年(1684)或乾隆九年(1744),故此書大約是康熙至乾隆時期的作品。

  嶽飛的故事早在南宋末年就成為民間說話藝人的題材。明代著為小說有2種。①熊大木編《大宋中興通俗演義》8卷80則,以“斡離不舉兵南南寇”為始,“冥司中報應秦檜”為末,已略具後來《說嶽全傳》的規模,然而人物情節均較粗率,文字半文半白。②於華玉編《按鑒通俗演義精忠傳》。於華玉不同意熊大木脫離正史的虛構,他編嶽傳盡除虛構,一一對照正史,這嶽傳遂失小說趣味,成為史傳的復述。《說嶽全傳》虛實兼有,金豐的《序》說:“從來創說者,不宜盡出於虛,而亦不必盡由於實。茍事事皆虛,則過於誕妄,而無以服考古之心;事事忠實,則失於平庸,而無以動一時之聽。”它一方面吸收瞭過去嶽傳中精彩部分,同時又加進許多民間傳說。若按之歷史固然有許多的不合,但它故事性強,突出瞭嶽飛和他的部將。表現瞭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其成就和影響都超過瞭前兩種小說。

清代嘉慶三年刻本《說嶽全傳》

  《說嶽全傳》先交代因果,嶽飛前世為佛頂大鵬,秦檜為虯龍,秦檜妻王氏為女土蝠,萬俟禼為團魚精,因大鵬啄死女土蝠和團魚精,啄瞎虯龍左眼,遂結下前世冤仇。大鵬投胎嶽傢,虯龍要報一啄之仇,發黃河大水淹沒河南湯陰縣嶽傢莊,幸得陳摶老祖相救,嶽飛和母親在花缸內不至淹死。虯龍發水違犯天條被斬,轉世為秦檜。嶽飛母子漂流至河北黃縣被王明收留。嶽飛在母親嚴教下長大,又從周侗學藝,少年即文武雙全。嶽飛與結義兄弟赴京考武舉,槍挑小梁王闖下大禍,逃回鄉裡。不久金兀術興兵南犯,徽宗、欽宗以及康王盡被俘虜。康王得天之助,泥馬逃過長江在金陵即位,召嶽飛入伍抗金。嶽飛擊敗金兀術,因功而升為五省大元帥。金兀術於是買囑秦檜,送他回國充當內奸。正當嶽飛揮兵北上,在朱仙鎮大破金兵“連環馬”、“鐵浮陀”,最後大破金龍陣,金兵潰不成軍,嶽飛準備直搗黃龍府之時,12道金牌令嶽飛立即回京。秦檜夫婦為破壞抗金事業,屈殺嶽飛、嶽雲和張憲於風波亭。62回以後,接著寫嶽飛之子嶽雷、嶽霖結義,嶽傢軍將領子弟鬧臨安,祭嶽墳,後秦檜夫婦暴死、高宗駕崩,孝宗即位為嶽飛昭雪,嶽雷掛帥抵抗金兀術的新入侵。嶽傢小將全殲金兵,生擒金兀術,金兀術當場氣死,牛皋當場笑死。結末是忠臣皆得封贈,嶽飛之靈由佛爺啟迪頓悟因果,遂復為佛頂大鵬。

  《說嶽全傳》前61回主要寫嶽飛。寫他在國難當頭,置個人得失榮辱於度外,以民族國傢利益為重,馳騁疆場,精忠報國,是一位民族英雄;寫他待人寬厚,軍令森嚴,武藝高強,韜略精通,又是一位卓越的軍事統帥。嶽飛部隊的主要戰將都是各地起義的綠林好漢。他們或者是梁山幸存的英雄,如呼延灼;或者是梁山好漢的子孫,如阮小二之子阮良,關勝之子關鈴,董平之子董芳,張青之子張國祥,韓滔之子韓起龍、韓起鳳;或者是楊傢將後裔,如楊再興;或者是嘯聚山林的義士,如楊虎、餘化龍。而牛皋則是這類英雄的代表。他對朝廷不滿,罵皇帝“盡是無情無義的”,朝廷迫害便立即造反上山,一旦民族大敵當前,他又能下山出兵,“待我前去殺退瞭兀術,再回太行山便瞭”。嶽飛3次打敗金兀術,主要就是依靠瞭這些綠林英雄。在小說中,朝廷始終是軟弱的,皇帝是無情無義、茍且偷安的昏君,重用的是張邦昌、秦檜之類的權奸,朝廷不但無決心無力量抗戰,而且在關鍵時刻充當瞭破壞抗戰的禍首。《說嶽全傳》實際上寫瞭以嶽飛為首的人民的抗戰,這是它不同以往的嶽傳的地方,也是它的最主要的特點。

  小說中也賦予嶽飛形象以過多的封建倫理色彩,作者為要表現他是忠孝仁義的化身,有時竟違背常情。如曹寧殺死漢奸父親起義,嶽飛竟斥之為不孝,逼得曹寧自殺。萬俟、羅汝楫觸犯軍令罪不當赦,嶽飛卻以仁厚待之。張保探監撞死在嶽飛面前,嶽飛竟誇為義氣。王橫要保護嶽飛,嶽飛竟加阻攔,讓欽差將王橫亂刀砍死;施全要刺死秦檜為嶽飛報仇,嶽飛魂靈卻拿住他的兩臂,使他被捕斬首。此外,作者把嶽飛與奸臣強寇的矛盾解釋為前世冤孽,則掩蓋瞭嶽飛歷史悲劇的社會原因。後19回寫奸臣強寇均遭懲罰,忠臣烈士均得封贈,雖反映著群眾“幻將奇語慰忠魂”的願望,實質上仍是背離現實的大團圓俗套。

  《說嶽全傳》明顯地保留著民間話本的痕跡。每回結尾都是在情節緊要處打住,體現著說話人吸引聽眾的技巧。小說以敘述為主,是粗線條的描寫,但多是說話人的套語。某些細節一再重復,如第28回平江知府錯把牛皋當嶽飛,恭敬迎候,牛皋竟以一小小統制受之無愧,這樣細節在別的場合重復描寫瞭兩次。這種重復隻在說話中可以獲得演出效果。小說還留存著“說話”人的許多插話,或者解釋、評論情節,或者打諢逗笑。小說題名有說本2字,並不是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