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統管全軍國防科學技術工作、國務院統管其所屬各國防工業部的國防科研和國防工業的領導機關。又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簡稱國防科工委

  國防科工委隸屬中央軍委建制,其工作受國務院、中央軍委雙重領導,以中央軍委領導為主。設有辦公廳、司令部、政治部、綜合計畫部、科學技術部、後勤部、外事局等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組織制定國防科學技術研究、武武器裝備研制及航天技術的發展戰略和方針、政策;組織編制軍品科研、試驗、定型、生產的規劃、計劃,並組織實施和進行督促、檢查、協調;歸口管理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的軍品出口及國防科技對外交流、合作和技術、智力引進工作,組織研究軍品科研、生產的管理和改革,並制定政策、法規;對所屬部隊的軍事、政治、後勤和科研試驗等工作實施集中統一領導。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機關辦公樓

  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的管理體制,隨著形勢發展和任務的需要,作過多次調整改革。1958年10月16日,國防部航空工業委員會改組為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簡稱國防科委,聶榮臻任主任。在軍委(國防部)、中央科學小組(國務院科委)領導下進行工作。1959年4月,將國防部第5部並入國防科委。1959年12月1日,中央軍委成立國防工業委員會,簡稱國防工委,賀龍任主任委員。1961年11月29日,國務院根據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國防工業辦公室,簡稱國防工辦,羅瑞卿任主任。1963年9月2日,中共中央決定撤銷國防工委,其任務合並到國防工辦。1969年12月22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成立中央軍委國防工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簡稱軍委國防工辦),李如洪任辦公室主任。同時撤銷國務院國防工辦。1973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撤銷軍委國防工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重新成立國務院國防工辦。1977年9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國防工辦列入軍隊序列,洪學智任主任。1977年1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成立中央軍委科學技術裝備委員會,張愛萍任主任,下設辦公室,簡稱軍委科裝辦,劉華清任主任。

  1982年5月10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以國防科委現有機構為基礎,將國防科委、國防工辦和軍委科裝辦合並,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同時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陳彬、丁衡高、曹剛川先後任主任;劉有光、伍紹祖、邢永寧、戴學江、李繼耐先後任政治委員。

  在40多年的時間裡,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戰線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建立瞭專業門類比較齊全,科研、試驗、生產手段基本配套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並培養造就瞭一支具有較高水平和優良作風的國防科技工業隊伍。研制、生產瞭大量武器裝備,保證瞭中國人民解放軍由單一陸軍發展成為包括海軍、空軍、第二炮兵和其他技術兵種在內的合成軍隊的需要,保證瞭歷次自衛反擊作戰以及援外和軍貿的需要。特別在尖端技術方面,成功地掌握瞭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人造衛星和核潛艇技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獨立掌握核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國傢之一。國防科工委所屬試驗部隊成功地發射瞭幾十顆不同類型的人造衛星,準確地回收瞭十幾顆返回式衛星,完成瞭數千項常規武器試驗,進行瞭幾十次核爆炸試驗。

  1998年4月3日,中央軍委決定以國防科工委為基礎(將管理國防工業的職能移交國務院新組建的國防科工委),與總參裝備部以及總參、總後的有關單位合並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