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部兼有藏文字典和藏學百科全書性質的綜合性藏漢雙解大型工具書。張怡蓀主編,1985年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張怡蓀,原名張煦,四川蓬安人。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文門,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等校教授。從1928年起長期從事西藏文化和藏漢詞語的研究。抗日戰爭期間,他在成都主辦西陲文化院,先後編成《藏漢集論辭彙》、《漢藏語彙》、《藏漢漢譯名大辭匯》和《藏漢大辭典資料本》(手抄本10冊)。這些都為他主編《藏漢大辭典》積累瞭資料。1958年他率領編纂組前往拉薩,進一步搜集資料並邀請藏族學者參加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工作中斷。1978年重新恢復編纂。《藏漢大辭典》收詞5.3萬餘條,以一般詞語為主,分基本詞和合成詞兩大類。專科術語包括傳統的“大五明”(工藝、醫藥、語言文字、因明、佛學)、“小五明”(韻律、詩學、辭藻、戲曲、星象)和文學、歷史、地理等門類。此外,還收有舊時公文、封建法典、藏區習俗、農牧生產、器用服飾、賦稅差徭等方面的用語;並收錄瞭一部分方言詞匯和新詞術語。漢文釋文采用現代書面語;佛學和因明術語基本上保留瞭傳統的譯法。書後附有《動詞變化表》、《幹支次序表》、《藏族歷史年表》以及反映藏族文化特點的彩色圖片百餘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