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藏語系佛教,俗稱喇嘛教。流行於中國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西部一帶藏族居住區,以及內蒙古、蒙古國等地。屬於北傳佛教的重要一支(另一支是漢地佛教)。

  從西元7世紀中葉佛教初傳西藏,到9世紀中葉朗達瑪禁佛的約200年間的藏傳佛教,是佛教傳入西藏的開始,史稱“前弘期”。7世紀時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先後入藏嫁與松贊幹佈,她們各自帶去佛像、經典、法物和僧人,並在拉薩修建瞭大昭寺和小昭寺,佛教開始傳入西藏。8世紀中,赤松德贊翦除反佛大臣,派人去長安取經又禮請印度佛教名僧寂護和蓮花生入藏弘法度僧,創建僧團,建桑耶寺,佛教始盛。9世紀赤祖德贊(赤熱巴巾)執政,規定“七戶養僧”的制度,命僧師班第欽佈掌管軍政大權;制訂譯經標準譯名和編制幾種經目,譯經達700餘種,藏傳佛教大行。但是赤祖德贊被反佛大臣謀殺,其兄朗達瑪即位,宣佈禁佛,藏傳佛教受到毀滅性打擊。

  10世紀下半葉,佛教從多康重新傳回衛藏地區,後來又從阿裡進入衛藏,並在西藏得到迅速發展,這是西藏佛教“後弘期”的開始。在此期間,許多顯密兼通的印度高僧來到西藏傳法譯經,印度密教無上瑜伽部的經典和修持法門被大量傳譯到西藏,同時,大量的藏族僧人前往印度、尼泊爾學法,返藏後從事經典翻譯。這些譯籍後來都收入《甘珠爾》《丹珠爾》中,形成獨具特色的藏文大藏經,並被譯成蒙古、滿等文字。由於傳承的不同,藏傳佛教內部形成瞭不同的派別,先後形成寧瑪派、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等較大的派別,以及希解、覺宇、覺囊、郭紮、夏魯等較小部派。

  藏傳佛教強調顯密結合,並把密修放到相當高的地位。實行活佛轉世制度,格魯派的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章嘉呼圖克圖和哲佈尊丹巴等是最大的活佛,地位崇高,擁有政治、經濟和宗教特權,是政教合一社會的首領,並以此組成一套僧職系統和寺院管理制度。藏傳佛教儀軌繁多,除寺僧上殿誦經,講經說法,舉辦大型法會等顯宗法事與漢地佛教基本相同外,還有藏傳佛教所特有的密宗傳法灌頂等儀式。藏傳佛教藝術很發達,其造像和繪畫等達到瞭相當高的水平,充分體現瞭藏族傳統文化風格。中國信仰藏傳佛教的民族主要有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珞巴族、門巴族等,佛教在這些民族社會生活中有著重要影響。藏傳佛教的主要節日有雪頓節(藏歷六月底七月初)和慶祝豐收的望果節(藏歷七月間)等,紀念佛誕的節日與漢地佛教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