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中脂質代謝異常的總稱。與高血壓、吸煙一起,成為冠心病的三大危險因素。

  血中的脂類主要為膽固醇、膽固醇酯、甘油三酯、磷脂以及少量遊離脂肪酸。脂質不溶於水,必須由複雜的水溶分子與脂質結合經血流運送至組織。這種水溶分子即為脂蛋白。脂蛋白結構的核心部分是非極性的膽固醇酯甘油三酯,其表面則為一個單層、有極性的磷脂、遊離膽固醇。其蛋白或多肽部分稱為<載脂蛋白。每一個血漿脂質都有一個(或數個)載脂蛋白執行運輸脂質和被細胞攝取的特異功能。

  根據脂蛋白在超速離心時的密度和在瓊脂板上電泳時的移動力度可以分為五種脂蛋白。也可按照脂蛋白顆粒的大小、所含膽固醇脂和甘油三酯的相對濃度以及它們的載脂蛋白成分和含量來分類。它們是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間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見表)。

人血漿脂蛋白的成分和特性

  ①乳糜顆粒最大。它將外源性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轉送到代謝或儲藏的位點。膳食中的脂肪在腸腔內經脂蛋白脂酶(LPL)水解後分解為遊離脂肪酸和甘油一酯,這些物質進入小腸絨毛後又重組為甘油三酯,再與來自膳食而被吸收入小腸壁的膽固醇酯化為膽固醇酯。CM殘餘顆粒有致粥樣硬化的作用。

  ②極低密度脂蛋白。顆粒大小界於CM和IDL之間,肝臟中產生的。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但也有膽固醇、膽固醇酯和磷脂。過量攝入碳水化合物、酒精或熱量時,VLDL的合成增加。它把內源性合成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運送到周圍組織,在那裡脂質的脂肪酸可用以提供能量或作為甘油三酯儲存。

  ③中間密度脂蛋白是極低密度脂蛋白降解的產物。IDL形成後可被肝移走。剩餘的部分由肝的甘油三酯脂酶介導轉換為低密度脂蛋白。中間密度脂蛋白含有較高的膽固醇,其水平的升高易促使冠狀動脈和周圍動脈病早發。

  ④低密度脂蛋白其重量的45%為膽固醇,把膽固醇帶入神經組織、細胞膜和代謝功能中需要膽固醇的其他細胞,包括合成甾體類激素。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從極低密度脂蛋白降解形成。病人含小而密LDL濃度高者,不論體重和性別,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險增加3倍。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分子多出現在男性、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和有傢族性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癥的患者。

  ⑤高密度脂蛋白是由肝和胃腸產生的,也從乳糜和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周圍降解中產生。其重量的30%是膽固醇,45%是蛋白質,25%是磷脂(主要是磷脂膽堿),隻有少量的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有幾種亞型,其中高密度脂蛋白在統計學上有保護不早發粥樣硬化的價值。飲酒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亞組成分,但以高密度脂蛋白為主。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癥、糖尿病、肥胖、尿毒癥,使用雄激素、孕激素,吸煙、用富含多不飽和脂肪時這兩個亞組成分均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顆粒參與把遊離膽固醇從周圍組織逆向轉運到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冠心病的發病率呈負相關。傢族性高密度脂蛋白血癥被視為與長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