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實踐中,樹立和弘揚優良作風、預防和糾正不良作風的理論與實踐。它體現在對中共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和幹部進行教育、管理、監督等各個環節中,是中國共產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產階級政黨的黨風是無產階級政黨的無產階級性質和世界觀在黨的工作與活動中的表現,是全黨包括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個人在政治、思想、組織、工作、生活等方面體現黨性原則的一貫的態度和行為。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毛澤東最早提提出“黨風”概念,並把黨風與黨性和世界觀結合起來。1942年他在《整頓黨的作風》的報告中,把作風由黨員個人的形象擴展為黨組織的整體形象,把作風由一般的工作作風推及政治、思想、組織、生活等各個方面。在中共七大的政治報告中,毛澤東將黨風建設概括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理論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瞭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這三大優良作風是中共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和發展馬列主義建黨學說和毛澤東建黨思想,形成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於執政黨作風建設的理論觀點:①黨風的實質是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時刻保持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是貫穿黨風建設各方面的核心問題。②高度重視黨風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是關系黨和國傢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鬥爭。必須圍繞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這個根本問題,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註重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③黨的作風建設的內容包括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及幹部的生活作風各個方面,其中思想作風起著主導作用。④創造性地探索出“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加強領導幹部、領導班子黨性黨風教育的有效形式。⑤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提出一系列黨風建設的重要思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是黨的作風建設的根本目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失去瞭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一切工作就無從談起。中國共產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人民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

  在一些地方、部門和領導幹部中,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滋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盛行,弄虛作假、虛報浮誇嚴重,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問題突出,以權謀私、貪圖享樂現象蔓延。這些問題的存在,有其復雜而深刻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中共長期執政,一些黨員、幹部放松世界觀改造,理想信念動搖,革命意志衰退,產生瞭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固步自封等傾向;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許多方面的制度還不完善;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和封建殘餘思想侵蝕著中共隊伍,一些人經受不住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有的地方和部門治黨不嚴,思想政治建設和組織建設抓得不緊,管理和監督不力。這些因素的存在,使中共作風建設的任務十分艱巨。2001年9月,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瞭《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決定指出: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和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為核心,以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為目標,發揚優良傳統,加強思想教育,推進制度建設,解決突出問題,努力把黨的作風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黨的作風建設既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又是一項現實而緊迫的工作。必須把總體要求同階段性目標結合起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抓住重點,集中解決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