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主力之一。

圖1 紅2軍團、紅6軍團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地——甘孜城

圖2 紅二方面軍長征到達陜北後部分人員合影

  紅二方面軍由紅軍第2、第6軍團和紅軍第32軍組成。1928年7月,賀龍領導的桑植起義部隊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後稱紅4軍);1930年2月,周逸群等領導的鄂西地方武裝改編為紅軍第6軍。7月,紅4軍(後稱紅2軍)與紅6軍在湖北省公安縣會師,合編為紅2軍團,賀龍任總指揮,周逸群任前委書記、政治委員。之後,紅2軍團展開進攻作戰,鞏固擴大瞭洪湖蘇區。1931年3月,紅2軍團在長陽縣枝拓坪縮編為紅軍第3軍,賀龍任軍長,鄧中夏任政治委員。1933年6月,湘贛蘇區紅17師和湘鄂贛蘇區紅18師合編組成紅6軍團,由第17師師長蕭克、政治委員蔡會文統一指揮。1934年5月,紅3軍轉戰至貴州省東部地區,開辟瞭黔東蘇區。同年8月初,紅6軍團奉命從湘贛蘇區出發,向湖南省中部轉移。12日,在桂東縣寨前圩正式宣佈成立軍團領導機構,蕭克任軍團長,王震任政治委員。10月24日,紅6軍團與紅3軍在貴州省印江縣木黃地區會師。紅3軍恢復紅2軍團番號,賀龍任軍團長,任弼時任政治委員。紅6軍團軍團長、政治委員不變,關向應任軍團副政治委員。兩軍團行動時,由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統一指揮。10月底,紅2、紅6軍團發起湘西攻勢,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並創建湘鄂川黔蘇區。11月26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員會和軍區成立,任弼時任省委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賀龍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兼軍區司令員。

  湘西攻勢後,蔣介石急調國民黨軍80餘個團,“圍剿”湘鄂川黔蘇區。1935年2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電示,成立由賀龍任主席,任弼時、關向應、蕭克、王震、夏曦等為委員的中革軍委湘鄂川黔分會,統一指揮紅2、紅6軍團。2~8月,紅2、紅6軍團先後取得陳傢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園、芭蕉坨等戰鬥勝利,殲國民黨軍2個師、1個師部和1個旅。9月,國民黨軍集中130個團,對湘鄂川黔蘇區發起新的“圍剿”。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軍委分會決定,留紅6軍團第18師在蘇區堅持鬥爭(後在黔東江口地區與主力會合),紅軍主力實行戰略轉移。

  11月19日,紅2、紅6軍團共1.7萬餘人從桑植地區出發,先南下湘中,繼而轉戰湘南,西進貴州,到達石阡地區。1936年2月,紅2、紅6軍團渡過烏江,占領黔西、大定、畢節縣城,擴軍5 000餘人。隨後西進烏蒙山,轉戰於彝良、奎香地區,穿過昭通、威寧之間的滇軍封鎖線,到達南北盤江地區。3月下旬,從盤縣地區出發渡過普渡河,橫掃滇西後,於4月25~28日從石鼓、巨甸渡過金沙江,翻越玉龍雪山進入中甸。6月3日,紅6軍團在理化(今理塘)以南之甲窪與紅四方面軍一部會師。30日,紅2軍團在西康甘孜縣(今屬四川)與紅四方面軍一部會師。7月2日,紅2、紅6軍團在甘孜與紅四方面軍主力舉行瞭盛大的會師聯歡會。

  7月5日中革軍委命令,以紅2、紅6軍團及紅32軍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治委員。中旬,紅二、紅四方面軍共同北上。10月22日,紅二方面軍在甘肅、寧夏交界的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會師後,關向應任方面軍政治委員。11月,紅二方面軍參加山城堡戰役。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根據中央決定,紅二方面軍與陜北紅27、紅28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0師。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二方面軍部隊先後轉戰湘西、鄂西、黔東、湘贛以及湘鄂贛等地區和蘇區,殲滅瞭大量國民黨軍,取得瞭豐富的建軍和作戰經驗,並造就瞭一大批領導骨幹,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瞭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