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它的前身是建立於1953年的中央實驗歌劇院的歌劇一團、民族樂團、民族舞劇團等,1964年始改建為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馬可。“文化大革命”期間一度曾與中央歌劇舞劇院合併,稱為中央歌劇團,團長為馬可、晏甬等。“文化大革命”結束,兩院又分開,恢復各自原名及原建制。歷任領導有喬羽、汪曙雲、吳雁澤、劉文金等。中國歌劇舞劇院建院以來,致力於發展民族歌劇和民族舞劇藝術。在繼承中國戲曲藝術傳統、中國古典戲曲舞蹈和民族民間舞蹈蹈的基礎上,借鑒歐洲歌劇舞劇的藝術經驗先後創作、演出的歌劇主要有《白毛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修訂版)、《小二黑結婚》(1953)、《劉胡蘭》(1954)、《槐蔭記》(1957)、《竇娥冤》(1957)、《春雷》(1960)、《傷逝》(1981)、《原野》(1987)等,舞劇主要有《寶蓮燈》(1957)、《雷峰塔》(1960)、《文成公主》(1979)、《劍》(1980)、《祝福》(1981)、《銅雀伎》(1985)、《晚霞》(1990)等。

  幾十年來,該院主要從事編創的藝術傢有塞克、張定和、梁克祥、舒鐵民、周星華、於夫、王雅琪等;主要歌劇演員有劉鬱民、郭蘭英、李波、李元華、萬山紅等,主要舞蹈演員有趙青、陳愛蓮、孫玳璋等;主要指揮有王方亮、李執恭、王恩悌、陳立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