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主力之一。

  1927年11月至1929年11月,中國共產黨先後領導黃麻、商南、六霍農民起義,組成工農武裝,分別在鄂東北、豫東南和皖西地區開展遊擊戰爭。至1930年1月,上述武裝分別編為紅11軍第31、第32、第33師。4月,紅11軍改編為紅1軍。1931年1月上旬,紅1軍打破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一次“圍剿”。中旬,與由蘄(春)黃(梅)廣(濟)地區轉戰到黃麻地區的紅15軍合編為為紅4軍。5月中旬,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張國燾任分局書記兼軍委主席。月底,紅4軍打破國民黨軍第二次“圍剿”。10月,紅25軍在皖西組成。11月7日,紅4軍與紅25軍在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七裡坪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11月至1932年6月,紅四方面軍連續發起黃安、商潢、蘇傢埠、潢光4次進攻戰役,共殲國民黨軍約6萬人,使蔣介石的第三次“圍剿”計劃未及實施即告破產。部隊發展到4.5萬餘人。1932年10月,由於張國燾戰略指導上的錯誤,紅四方面軍未能打破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紅四方面軍總部率主力4個師2萬餘人越過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於11月到達陜西關中地區。12月,乘四川軍閥混戰之機,紅四方面軍創建瞭川陜革命根據地。1933年2~6月,紅四方面軍采取“收緊陣地”的方針,粉碎四川國民黨軍“三路圍攻”,部隊擴編為4個軍,約4萬人。8~10月,又進行瞭儀南、營渠、宣達3次進攻戰役,川陜蘇區進一步擴大。其間,川東遊擊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紅四方面軍發展到5個軍約8萬人,政治工作和軍事教育訓練進一步加強。

圖1 湖北紅安的紅四方面軍誕生地紀念碑

圖2 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陜北後部分人員合影

  1933年11月至1934年9月,紅四方面軍粉碎川軍“六路圍攻”,殲其8萬餘人。1935年4月下旬,取得嘉陵江戰役勝利。但這時張國燾對川陜革命根據地和整個革命形勢作瞭悲觀的估計,決定放棄川陜蘇區,命令紅軍繼續向西轉移。5月上旬,紅四方面軍連同地方武裝及蘇區政府工作人員共約10萬人開始長征。中旬,占領以茂縣、理番(今理縣)為中心的廣大地區。6月,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在懋功(今小金)地區會師。8月,中共中央決定,兩個方面軍混編為左、右兩路軍共同北上,創建川陜甘革命根據地。8月下旬,紅軍經過艱難跋涉到達巴西和阿壩地區後,率領左路軍的張國燾拒絕執行中央的北上方針,電令右路軍南下,企圖分裂和危害中央。在危急情況下,中共中央於9月10日率紅一方面軍主力先行北上。15日,張國燾命令右路軍南下川康邊。10月5日,張國燾另立第二“中央”,公然分裂黨和中央。10~11月,南下紅軍先後進行瞭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和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共殲國民黨軍1.8萬餘人,但自身傷亡近萬人,被迫轉入守勢。1936年2月,在國民黨軍重兵進逼下,紅四方面軍撤離天全、蘆山地區,向西北轉移。4月轉至甘孜、爐霍地區,部隊減員至4萬餘人。張國燾的南下方針失敗。在朱德、劉伯承、徐向前等的堅決鬥爭和影響下,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強烈要求北上與黨中央會合。6月,張國燾等致電中央同意北上,並取消瞭第二“中央”。7月初,紅四方面軍與紅2、紅6軍團在甘孜會師。隨後共同北上,於10月分別到達甘肅會寧和靜寧地區,與紅一方面軍會師,勝利結束瞭長征。

  10月下旬,按照中共中央和軍委的部署,紅四方面軍第30軍渡過黃河。隨後,第9軍和紅四方面軍總部及第5軍亦渡過黃河,準備執行寧夏戰役計劃。11月上旬,根據中共中央決定,河西部隊稱西路軍。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軍將士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浴血奮戰4個多月,殲國民黨軍2萬餘人。但終因敵眾我寡,於1937年3月失敗。餘部400餘人由李先念率領進入新疆,後來分批回到陜甘寧邊區。另一些失散人員亦先後輾轉回到延安。紅四方面軍留在黃河以東之第4、第31軍共1.1萬餘人,參加瞭山城堡戰役。1937年8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紅四方面軍之第4、第31軍同陜北紅軍第29、第30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四方面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英勇作戰,戰鬥足跡遍及全國近10個省區,殲滅瞭大量國民黨軍,創造瞭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戰原則,取得瞭豐富的建軍和作戰經驗,造就瞭一大批領導骨幹,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瞭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