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藏傳佛教的格魯派寺院。歷代班禪駐錫之地。位於西藏日喀則市尼色日山下。明正統十二年(1447)由宗喀巴弟子根敦珠巴興建。萬曆二十八年(1600)四世班禪羅桑確吉堅贊任該寺住持時又加以擴建。全寺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錯欽大殿為此寺最早建築。殿前有一500平方米的講經場,是班禪向全寺僧眾講經和僧人辯經的場所。大殿內同時可容2 000多人誦經。供奉的佛像除除釋迦牟尼佛及其大弟子外,兩邊柱上還刻有建寺人根敦珠巴與四世班禪的立像,周圍有宗喀巴師徒和80位高僧造像等。錯欽大殿兩側有彌勒殿和度母殿。彌勒殿在大殿左側,藏語稱“絳巴康”,建於天順五年(1461),彌勒像高11米,由尼泊爾工匠與藏族工匠合作制成。度母殿在大殿右側,藏語稱“卓瑪康”,中有高2米的白度母銅像,兩旁有泥塑的綠度母像。

  最宏偉的建築是大彌勒殿和歷世班禪靈塔殿。大彌勒殿位於寺院西側,殿高30米,供奉1914年由九世班禪確吉尼瑪主持鑄造的彌勒坐像,總高26.2米,共用黃銅231 400斤、黃金6 700兩,僅鑲嵌佛像兩眉,就用瞭大小鉆石珍珠等1 400多顆,是世界上最大的銅佛坐像。歷世班禪靈塔大小不一,塔身都飾有珍珠和玉石。每座靈塔都燃點數量不等的大小酥油燈,終年不熄。塔內藏有歷世班禪的舍利肉身,以四世班禪的靈塔最為豪華。

  該寺有脫桑林、夏孜、吉康、阿巴4個紮倉(經學院)。此外,時輪殿、印經院、漢佛堂等也頗具規模。時輪殿的四壁書架上藏有許多古代藏文經典,供有宗喀巴及其上首弟子賈曹傑和克主傑的塑像。印經院藏有著名佛經和歷世班禪傳記的印版,其中以30多卷本的《宗喀巴傳》最為有名,流傳甚廣。漢佛堂是七世班禪時建造的,堂內陳列清代皇帝贈送給歷世班禪的禮品,樓上懸掛乾隆皇帝的巨幅畫像,偏殿是清朝駐藏大臣與班禪會見的客廳。堂內除珍藏大量的金銀玉器外,還保存著封印、佛像、瓷器、織品等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