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重要方言之一。又稱粵語,俗稱廣東話廣府話,當地人稱白話。通行於廣東、廣西的88個縣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海外華人社區。國內使用人口約5 000萬。

  按語言特徵和地理分佈,粵語可分為6個方言片。①粵海片。又稱廣府片,主要分佈於珠江三角洲、粵中及粵北部分地區,香港、澳門通行的粵語也屬於粵海片,以廣州話為代表,在粵語中影響最大。②四邑片。主要分佈於廣東臺山、開平、恩平、新會四邑,以及鄰近的珠海市鬥門區、江門市,鶴山市也有部分地區說四邑話。早期移民美洲的華僑從四邑去的最多,迄今許多美洲華裔仍會說四邑話,通常以臺山話為代表。③高陽片。主要分佈於粵西南陽江、茂名、湛江三市所轄各縣市。④莞寶片。分佈於東莞市及深圳市的寶安區沿珠江一帶,以東莞市區的“莞城話”為代表。⑤香山片。分佈於中山市、珠海市,以中山市石岐話為代表。⑥桂南片。主要分佈於廣西邕江、鬱江沿江地區和南寧、玉林、梧州等市所屬縣市,以及桂東南北海、防城、欽州等沿海港口及其所轄地區,南寧市區的方言通常被視為廣西粵語的代表。

  主要語言特征:語音方面,各地粵方言的語音系統都比較復雜,與普通話比較,韻母和聲調數都超出1/3以上,有的甚至超出一倍。具體的語音特點:①古“微”、“明”兩母字合流念[m‐],如“微、文、亡、物”等,這是粵語最普遍的聲母特征。②古見組字(疑母除外)不論洪音細音,大都念為[k k‘ h],古溪母一部分字普遍念為[f]或[h]。③大部分地區在復合韻母、鼻音尾韻和塞音尾韻中元音[a]有長短之別,是兩個對立的音位。④調類數目多,除個別地方調類隻有六七個以外,一般都是八九個以至十個,其中以九類聲調為最多,約占整個粵語區的3/4以上,因此一般都把“九聲”作為粵方言的一大特色,廣州話和南寧話都有九聲: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上陰入、下陰入、陽入。詞匯和語法方面,粵語內部的一致性相當高,有不少區別於普通話和其他方言的特點。①有一大批粵方言自行創新的方言詞,如“鬧(罵)、喊(哭)、靚(漂亮)、揾(找)、點樣(怎麼樣)、點解(為何)、孤寒(吝嗇)、細蚊子(小孩子)”等。②保存瞭大量古漢語詞語。其中有的在普通話中已不使用。有的仍保存於書面語文言文或成語中,也有的雖見於普通話,但某些義項已經消失,而在粵語中則仍保持古代的義項,並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如“畀”(給),《爾雅·釋詁》:“畀,賜也”;“拎”(手提物件),《廣韻》:“手懸捻物”;“睇”(看),《廣雅·釋詁》:“睇,視也”。此外,還有不少古詞古義仍活躍在各地粵方言口語中,如“衫(衣服)、行(走)、飲(喝)、禾(稻谷)、頸(脖子)”等。③有一部分古越語底層詞。粵語在發展過程中曾同古越語長期接觸、交融,吸收瞭一些少數民族語言成分,其中有一些至今仍保存於壯侗等各語言中,並廣泛使用,如“呢”(這)這個指示代詞跟現代壯侗各語言以及瑤語、京語都相同,語音形式近似。④近現代吸收瞭較多來自英語的外來詞,其中有些還沒有通用,有的則已在粵語地區普遍使用,並已進入其他方言以至普通話,如“巴士、曲奇(西式奶油小餅)、朱古力(巧克力)”等。⑤動詞的“體”較多,分工十分細致,如進行體用“緊”,佢睇緊書(他正在看書)。⑥有特殊的比較式。粵語的比較句大多采用“A+形容詞+過+B”的格式,如貓大過老鼠(貓比老鼠大),廣州繁華過蘭州(廣州比蘭州繁華)。

  粵方言的地位和作用比較特殊。“一國兩制”下粵方言在港、澳地區仍將是社會上主要的交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