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作傢。生於拉夫納,卒於索非亞。出身小商人傢庭。就學於預備役軍官學校,後學過法律。曾在多佈羅查地區擔任鄉村教師,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巴爾幹戰爭。當過駐羅馬尼亞公使館隨員,後任外交部翻譯官。約夫科夫寫有大量中短篇小說,並以其獨特、優美的風格享有盛名,深受人們喜愛。他的作品主要反映農村社會。農民生活的困苦、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勞動者的優良品德是他描寫的物件。早期作品多以戰爭為題材,收集在兩卷《短篇小說集》(1917,1918)中。其中中篇小說《莊稼漢》(1918)取材於1915年的巴爾幹戰爭,描寫一些農民士兵身不由己地到瞭前線,一心惦記地裡的莊稼無人照管。然而,戰鬥一旦打響,卻又表現出不怕死的勇敢精神。戰爭是非正義的,但兵是好兵,這就是小說的真實意蘊。在小說集《最後的歡樂》(1928)、《婦人的心》(1935)和長篇小說《邊境的田莊》(1934)等作品中,作者著重表現瞭農民的悲慘命運和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著名短篇小說《白燕》寫一位老農為瞭給病重的愛女治病,徒勞地長途跋涉去尋找“白燕”,既揭示瞭深刻的父愛,也有力地道出瞭農民的困苦。短篇小說《塞拉菲姆》寫一個農民辛苦勞動一夏天,掙瞭買大衣的錢,但見到一個因給丈夫治病向財主借錢的農婦遭到拒絕時,他卻慷慨解囊,把所有的錢都給瞭她。中篇小說《收割者》(1920)、長篇小說《戈羅洛莫夫的奇遇》(1938)表現瞭農民與財主的沖突;劇本《阿爾貝娜》(1930)、《鮑梁娜》(1932)則表現瞭農村婦女的命運,塑造瞭她們獨特的個性。《斯塔拉山傳奇》(1927)描寫瞭許多古代綠林好漢劫富濟貧、抵抗土耳其侵略者的傳奇故事,其浪漫色彩和抒情氣氛生動感人,獲得很高聲譽。《如果他們能說話》(1936)表現瞭動物世界的神奇,其中不少作品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受到好評。約夫科夫還寫有幾部劇本,如《百萬富翁》(1930)、《平凡的人》(1934)等。其中《百萬富翁》反映的是省城資產階級的社會風習。作者采用一個偶發事件構造喜劇情節,通過獸醫坎多夫是百萬存款戶的誤傳,表現瞭人們對他態度的驟然改變,引出一連串令人捧腹的喜劇場面。約夫科夫的所有劇本都在舞臺上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