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獸醫著作。又稱《療馬集》《元亨療馬集附牛駝經》《牛馬駝經》《元亨療牛馬駝集》。作者喻(或作俞)氏兄弟,喻仁,字本元,號曲川喻傑,字本亨,號月川,又號三,明南直隸六安州(今安徽六安)人人。現存的較早版本前有丁賓於萬歷三十六年(1608)所作的序文,據序文語氣,書可能成於是年。作者兄弟都是嘉靖、萬歷年間(1522~1620)的名獸醫,書問世後,成為當時一部總結性的獸醫經典普遍傳佈,明、清兩代不斷翻刊,並次第流傳到日本、朝鮮、越南以及歐美各國,對中國和世界獸醫學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

  據丁序本中《療馬集》分春、夏、秋、冬四卷,112圖,3賦,150歌,300餘方;馬有36起臥,72癥。《療牛集》分上、下兩卷,牛有56病。附《駝經》一卷,駝有48病。全書敘說詳盡,尤以馬經為最。內容以臨癥診療為核心,用問答、歌訣、證論及圖示等方式論述馬、牛、駝的飼養管理,牛馬相法,臟腑生理病理,疾病診斷,針烙手術,去勢術,防治法則,經驗良方和藥性須知等。其中如“脈色論”、“八證論”、“瘡癀論”及“起臥入手論”等篇,有獨到的醫理見解;針藥方劑都出於實踐;至於“七十二癥”更是作者詳引經典並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闡明各癥的病因、癥狀,指出診療和調理方法,為防治馬病的經驗結晶。此書的實用性很強,對每種疾病除以“論”說明病因、以“因”描述癥狀、以“方”對癥治療外,又將大部分主要內容編成“歌”或“頌”,便於農民記憶、掌握和運用,因而流傳極廣,成為民間習見的一部中獸醫書籍,至今仍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