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地理名著。是中國現存最早又比較完整的地理總志。李吉甫撰。原本40卷,另有目錄2卷,共42卷。成書於元和八年(813),成書後又有增補。李吉甫於元和二年、六年兩度入相,是中唐時期比較有識見、有學問的宰相。另著有《六代略》《元和國計簿》《百司舉要》等。《元和郡縣圖志》以貞觀(627~649)時劃分的十道為綱,配以憲宗時的47鎮(節度、觀察、經略使使),每鎮有圖,冠於敘事之前。然後分別記述各鎮所屬州縣的等級、地理沿革、四至八到、貢賦、古跡、山川形勢、鹽鐵、墾田和軍事設置。作者從政治、軍事的角度著眼,尤其留意於山川形勢,攻守利害。

《元和郡縣圖志》(清初抄本)

  宋代以後,該書的圖和目錄均已亡佚,所以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改稱之為《元和郡縣志》。今本缺卷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三十五、三十六等6卷,全書僅存34卷。卷十八、二十五也不完整。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周夢棠補州縣目錄一卷,又輯佚文42條;光緒七年(1881),繆荃孫又補輯瞭一些佚文。清張駒賢作有《考證》,於原書多所訂正。該書現存最早的刻本是乾隆三十八年武英殿聚珍本,在此之前僅有抄本流傳下來。現在通行的比較好的本子是1983年中華書局校點本。該本以光緒六年金陵書局本為底本,參校瞭抄本4種,以及有關的地理書和史籍,吸收瞭張駒賢的《考證》,加以標點,附印周、繆補逸,並編有地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