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又稱水產資源廣義漁業資源包括作為漁業勞動對象的水生經濟動物、植物和為它們生長、繁衍提供條件的水域資源及從事漁業生產經營的經濟和社會資源。狹義漁業資源指天然水域中具有開發價值的水生動物、植物的種類和數量的總和,又稱漁業生物資源,漁業界常常習慣於從狹義範疇來探討漁業資源。

2004年海南省漁業資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動於6月28日在三亞灣舉行

  漁業生物資源包括海洋漁業生物資源和內陸漁業生物資源。全世界海洋生物種類約有17萬種,其中植物2萬種,動物15萬種(含魚類2萬種、甲殼類3萬種、軟體類10萬種)。魚類是海洋漁業資源最大的類群,也是海洋捕撈的主體。內陸水域按不同地區和不同水系,分佈著眾多不同的水生生物資源,同樣是以魚類為主體,還有蝦、蟹、貝類以及水獸、爬行動物和水生植物等。

  漁業生物資源的特點:①再生性。因繁殖、生長而使資源總量得到補充。②流動性。除海洋植物及少數營固著生活或封閉水體內的種類外,多數具有流動性,並在生殖、索餌、越冬等洄遊中形成群體,構成漁汛和漁場。③多變性。受氣候變遷、季節更替、海況和水環境變化、吃食動物的消長及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種類種群經常發生變化。④有限性。漁業資源的總量是有限的。如果捕撈強度超過瞭某種資源可捕量,損害瞭資源繁殖能力而使後備群體得不到足夠補充時,這種資源就會衰退,甚至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