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傢、經濟學傢。曾用名鬱踵正。生於上海。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41年起從事陝甘寧邊區經濟研究,後在延安大學財經系任教。1949年後歷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科學處、理論教育處處長,國務院專傢局副局長,中央科學小組成員,國傢科委副主任,國傢計委經濟研究所第一任所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馬列所所長,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中國國土經濟學研究會、中國國技術經濟研究會、中國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研究會、中國太平洋學會等群眾學術團體的會長或名譽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和第二版總編輯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主要著作有《哲學論文演講和筆記》(1982)、《一個哲學學派正在中國興起》(1996)、《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探索》(1~7卷,1980、1981、1985、1988、1991、1996、2001)、《經濟社會發展戰略》(1982)、《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1988)、《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體論札記》(1992)、《我親歷的那次歷史轉折》(1998)、《文明的亞洲和亞洲的文明》(1996)、《我的教育思想》(1991)、《碎思錄》(1993)、《文革中的我》(1995)、《於光遠短論集(1977~2001)》(2001)等。主要譯著有F.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於光遠的研究除哲學、經濟學外,涉及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文學等學科。對社會發展戰略,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所有制、經濟建設目標、經濟計劃、國民經濟經營和管理、經濟效益及實際經濟政策都進行瞭深入研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並先後建議建立生產力經濟學、經濟效果學、國土經濟學等新學科。